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游持续火爆,大批游客来到泰州市的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兴化市千垛镇东旺村,邂逅心中的“诗和远方”。
十多年前,这“苏中三村”都默默无闻,如今频频获得“国”字号荣誉称号,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苏中三村”脱颖而出,“发展密钥”是什么?
假期溱湖景区摇橹船码头游人如织 (湖南轩供图)
三村蝶变:
从“默默无闻”到“全国扬名”
祁巷村、湖南村、东旺村,依次由南往北,各有特色。
沿着334省道两边,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块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祁巷村的与众不同。10月4日晚,4艘全新的水上演出船在祁巷村小南湖风景区亮相。“水韵祁巷”沉浸式水上演出,将舞台搬到水上,4名村民成为实景演出的主角,演艺节目与民俗表演、灯光秀、烟花秀相结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河南商丘的怀鹏第一次带妻儿来游玩,“想不到一个村环境这么好、这么美,小孩玩得很开心。”“实景演出很震撼。”来自淮安的游客朱玉梅说,两年前来游玩过,如今新增了许多游乐设施,变化很大。
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外地牌照的自驾游车辆来来往往;小桥流水的栈道边,游客们悠闲漫步、开心拍照;农家乐、民宿、商店也都忙碌起来……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湖南村迎来“旅游热”,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座里下河水乡村落的独特魅力。“哎,老张,忙着呐!”“小徐,假期游客多,注意安全!”从村里往景区里去,湖南村党委副书记张雨林一路上都在跟遇见的熟人打招呼,保安师傅、保洁大姐、观光车司机、码头售票员……这些岗位上,处处活跃着湖南村村民的身影。张雨林自豪地说,如今的湖南村,中国最美乡村试点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等诸多光环加身。今年暑期,溱湖阿派朗创造力乐园在湖南村开业,村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芋头烧肉、清蒸大闸蟹、河蚌韭菜……10月2日中午,东旺村国兰农家土菜馆,老板娘陈晨端出一道道美味农家菜,客人大快朵颐。土菜馆门口的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南京、常州等省内外的汽车。一路之隔,千垛景区内,菊花陆续绽放,游人如织。“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多好啊!”陈晨感叹道,除了农家乐之外,家里还开了民宿,一年能挣近40万元,带动了5人就业。在千垛恋民宿,记者遇上了从河南信阳开车赶过来度假的喻先生一家五口。“朋友来过,就推荐给我们了。”喻先生说,水乡兴化生态好、风景好、美食好,虽然路途有点远,但不虚此行。
错位发展:
从“千村一面”到“百花齐放”
随着休闲游、生态游、乡村游的兴起,乡村特色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现实中,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仅仅将乡村特色表象放大、复制,使塑造出来的特色乡村意象缺乏原真性,陷入“千村一面”的尴尬境地。“苏中三村”特色都在“水”,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错位发展,有的办赛事办“村晚”,有的做强“花经济”,有的放大传统民俗,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10月4日,“和善园杯”江苏省第八届残疾人垂钓全国邀请赛在祁巷村小南湖举行,共有200多名残疾人选手参加角逐;5日开赛的江苏省第26届夕阳红钓鱼比赛,有100多名选手参赛。“祁巷村无山无水,不具备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但凭着‘没有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的信念,党员干部群众在废沟塘上挖地成湖、堆土成山,硬生生‘造’出了一个风景宜人的景区。”祁巷村乡村振兴特邀顾问丁晓晴说,祁巷曾经是连续多年被泰兴市重点扶持、2001年村集体经济负债280多万元的落后村,如今拥有诸多“唯一”“第一”,世界小姐大赛也办到了村里来。这得益于2001年4个自然村合并组建,村里建起了千人垂钓竞赛基地,连续3年承办全国规模最大的双人钓鱼大赛,2017年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村晚”,并两次成为国家级“村晚”示范展示点;2022年,江苏省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选在祁巷村。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东旺村是全球“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垛景区所在地,垛田地貌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油菜花带来的“花经济”很可观,但花期太短,一年仅一个月时间。过去,每年春天忙完菜花节,陈晨的公婆就得收拾行囊出门打工了。乡村旅游如何进一步发展?从2014年起,兴化在油菜收获后种植菊花,办起品蟹赏菊旅游活动。历经10余年发展,“春看菜花,秋品菊花”已成千垛景区崭新名片。村里头脑活络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据东旺村民宿工作负责人蒋忠维介绍,村里的民宿、农家乐从起初的屈指可数发展到现在的80多户,目前已具备日接待2000人次食宿的能力,年接待休闲观光客达50万人次。村内常住人口约1200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吃上“旅游饭”。
“天下会船数溱潼,四海游客来观光……”溱湖湿地公园内,摇橹船缓缓行驶在水面,载着船上的游客沉浸式体验湿地风光,船娘们唱起小调引得游客鼓掌点赞。“湖南村是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坐拥国家5A级景区,过去人们嫌弃的‘锅底洼’,如今已成为长三角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备受游客青睐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据张雨林介绍,村里共有1200多户,直接在景区上班的不少于400人,而依靠景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上千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吃“旅游饭”的。景区摇橹船是湖南村与溱湖景区合作开发的旅游项目,从最初的10条发展到如今的100多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0多万元的营收。
片区突破:
从“好邻居”到“合伙人”
“苏中三村”的名气越来越响,收获了“泼天的流量”。然而,“网红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都面临着如何从“网红”到“长红”、从“一枝独秀”到“美美与共”,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惠及更多乡村的新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泰州市副市长周小慧表示,片区化发展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2024年以来,泰州市坚持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全要素推进片区建设,推动资源整合、业态融合、人才聚合,用“抱团发展”的智慧,把相邻村屯由“好邻居”变为“合伙人”。
“片区化”就是把乡村按需“打包”,将位置邻近、产业互补、文化相通的村庄进行“组团整合”,一起规划,增强协同效应,形成联动产业片区连片发展的思路。以东旺村为核心的千垛田园是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大景区”理念建设“村落景区”,实现村庄建设与千垛景区旅游资源的互动互补、共融共享,营造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效果。片区化乡村振兴联盟党委巧打“蟹+景”组合牌,将周韩村的河蟹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与东旺村的千垛景区结合起来,在周韩村兴建河蟹文化馆,推出特色研学游;在东旺村周边拓建采摘园、康养基地,构建起集赏花、品蟹、康养、采摘、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旅游片区,让游客赏罢花海,既能驻足品蟹,又可体验采摘乐趣。周韩村村民说,现在游客们能玩一整天,螃蟹更好卖了,摆摊收入也翻了倍。
片区化建设,关键在人。在祁巷村党委书记丁雪其看来,祁巷村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吸引本村能人和社会资本参与。作为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丁冬“创业有人帮”的故事在乡邻间广为传播,引发了返乡创业潮。如今,405个“草根”创业项目在祁巷村落地开花。“新农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试点,祁巷村都是第一批参与并建成。我们完善了‘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保姆式服务’模式,村里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研学培训产业的企业,都是引进的社会资本,村里负责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配套服务并保驾护航。”丁雪其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佳乐 董鑫 赵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