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1955国营农场景区内人头攒动、热潮涌动。金黄稻田随风起伏,农耕体验区里笑语阵阵,在这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热闹景致中,一群身着多功能服务马甲的身影格外亮眼。他们以“游客至上、服务暖心、安全第一”为初心,将小小的马甲化作服务游客的“利器”,在稻浪与欢笑交织的人潮中,织就出一张贴心、安心的田园服务网 。
这件马甲,是行走的“活地图”,更是解锁农场风情的“向导册” 。景区工作人员不仅熟稔各条游览路线、区域特色,更对稻田风光的最佳观赏时段、农事体验项目的参与要点、农场特色农产品的亮点了如指掌 。面对游客“哪片稻田的景色最出片”“亲子家庭适合体验哪些农耕活动”的疑问,他们总能结合农场特色,快速给出量身定制的游览方案——建议带娃家庭优先参与磨米、扎稻草人等趣味农事体验,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农耕文化;提醒游客避开午后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漫步田间,沉浸式感受稻浪翻滚的乡野诗意 。一边耐心指引方向,一边巧妙疏导分流,让游客告别扎堆拥堵,在从容惬意中深度领略农场景区的独特魅力,让游览效率与体验感同步升级 。
这件马甲,更是暖心的“百宝囊”,装着适配田园游览的细致关怀。马甲的口袋里,除了创可贴、碘伏棒等应急医疗用品,还贴心备着防蚊虫喷雾、湿巾与简易农具手套,考虑到游客在稻田边游览易被蚊虫叮咬,参与农耕劳作时可能弄脏双手、划伤皮肤,这些小物件总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当有孩子在田埂上追逐嬉戏不慎擦伤膝盖,工作人员立刻从马甲中取出碘伏棒与创可贴,蹲下身温柔细致地处理伤口;当游客好奇地想伸手触摸饱满的稻穗又担心被叶片划伤,他们及时递上手套,笑着说“戴上这个,放心感受稻穗的质感,体验一把农场的丰收喜悦” 。同时,他们手中的笔记本与马甲形影不离,认真记录下游客提出的“希望增加农耕文化科普讲解”“农事体验项目可适当延长时长”等建议,让游客的声音有处可诉、有处可寻,让服务不仅有温暖的温度,更有贴合农场实际的扎实反馈力度 。
在“双节”旅游高峰的考验下,1955国营农场景区的这件多功能服务马甲,早已超越了衣物本身的意义,成为景区“田园式服务”初心的象征 。工作人员们身着它穿梭在景区各个点位,用专业与热情,为八方游客打造了安全、文明、有序的田园游览环境,让每一位到来的游客,都能在稻浪清香与欢声笑语中,收获满满的温暖与安心 。(沈子瑜 刘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