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去的景点即将跑出一个IPO。
不久前,江苏瘦西湖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瘦西湖”)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光大证券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始于扬州市,瘦西湖身后站着一位女董事长现年55岁的徐顺美。早年她从景点导游干起,一路做到公司管理层,打造瘦西湖船娘的核心品牌,带领公司成长为江苏省内第二大水上游览服务商。
目之所及,今年黄金周爆了。正如大家朋友圈,定位天南地北,境内境外游火爆,数据显示假期前半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更是达到12.43亿人次,再次创造历史。
从女导游到董事长
去IPO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一首送别诗捧红了扬州,也带火了这里的核心景区瘦西湖。
瘦西湖有何来头?自隋而始,其由不同朝代的城濠连缀而成。作为扬州第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河畔两侧分布着各式园林,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
景区早年开始闻名全国,但水上旅游服务长期处于分散经营阶段。为此在2006年扬州市古运河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负责统一运营。
成立初期,公司仅拥有少量游船,主要提供瘦西湖和古运河的基础水上观光服务。2012年,瘦西湖迎来第一次大规模增资,并开始系统开发水上旅游路线,“乾隆水上游览线”、“古运河夜游”等项目雏形显现。
这当中,一个灵魂人物浮出水面女董事长徐顺美。
资料显示,出生于1970年,徐顺美早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从景点导游员干起,一路做到瘦西湖公园秘书处处长、管理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直到2011年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后来升任董事长。
自2007年以来,徐顺美全程参与景区的创建管理,着手打造生态画舫、瘦西湖船娘等品牌,完成“瘦西湖-古运河-大运河”的线路升级,推出餐饮、商品零售、会务接待、绿化养护等配套项目,以及“夜游扬州”等沉浸式文旅产品。
其中,最为游客所熟知的当属摇橹船。这是一种扬州风格浓厚的手划双桨船,船娘或船夫均经过严格培训,拥有摇船、讲解、唱歌、英语等技能,随着船只节奏吟唱地方戏曲,成为景区的一道风景线。
(来自招股书)
2016年,瘦西湖完成股改,次年在新三板挂牌。此后市场化运营进一步加速,与扬州早茶企业开展合作,业务进一步延伸至游船早茶体验、定制会议、研学等活动。
此次赴港上市前,公司曾有过一次定增。2023年6月,瘦西湖以10.21元/股的价格发行280万股,募集资金约2855.78万元。江苏省大运河(扬州)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发起认购,获得瘦西湖10%的股份,由此估算市值约3亿元。
股权架构显示,当前公司的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扬州旅游发展集团和扬州全域旅游公司,分别持有65.24%和24.75%股权,扬州市政府为最终实控人。
观光+旅游
何以撑起一个IPO
依托独家经营服务许可,瘦西湖公司为游客提供水上观光服务,是扬州市唯一一家水上游船观光服务企业,相关区域包括瘦西湖风景区、古运河、宋夹城风景区、大运河水域等。
招股书显示,当前瘦西湖主要拥有三大业务:一是水上游船观光服务,包括增值“游船+”服务、包船服务以及大运扬州夜游;二是观光车项目;三是为旅游景点提供管理服务,主要是与高邮清水潭景区签订托管协议,获取托管收入。
营收方面,2022年-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0.31亿元、1.09亿元、1.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8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98.0万元、4643.0万元、4288.4万元。
对于2023年收入的大幅增长,招股书解释称,主要是由于2022年末疫情政策调整,消费者旅行意愿快速反弹,带动区域旅游业复苏。此外2022年8月开始独家运营的观光车服务,也贡献了业绩增长。
当前,水上游船观光业务仍是瘦西湖的主要收入来源近三年,公司水上游船观光业务产生的收入约为2760万元、9510万元、9600万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88.3%、87.2%、86.2%。
截至目前,瘦西湖共有206艘船,包括36艘摇橹船、106艘自驾船和64艘主题船,在标准运营条件下单航次总载客量为3817人,旅游高峰期每日最大承载量超过35000人。
票价方面,摇橹船包船服务价格一般为1000元,自驾船则按小时租赁,租金根据型号不同分为每小时120元、150元及200元三个档位。主题船分为合乘和包船,票价50元至2000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起,公司推出大运扬州行进式游船演艺,今年上半年来自游船演艺的收入约1844.8万元,占总收入比重超过20%,是带动上半年营收增长16.4%的主要原因。
历经近20年运营,瘦西湖在水上游览领域趋于成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公司在江苏省水上游览服务市场的船票销售额方面排名第二,约占江苏省市场份额的16.0%。
不过,由于高度依赖瘦西湖航线的运营,一旦景区经营政策调整,公司营收可能面临下滑。正如招股书中所言,业务单一加剧了波动风险,“如果游客偏好改变或替代娱乐竞争加剧,可能影响项目的吸引力。”
今年长假被挤爆了
国庆黄金周,旅游观光如火如荼。
这个长假旅游有多火?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十一”长假前半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到12.43亿人次,日均超过3.1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放假了”由于出境游玩的中国旅客太多,不少海外景点被国人承包,俄罗斯红场外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中文,瑞士采马尔特小镇的卡丁车从山脚堵到了山腰。
“逛了一天只见到两个老外,其他的全是能用中文唠嗑的老乡。”常住人口仅2万人的罗弗敦群岛,被中国游客挤得水泄不通,爆满的中餐馆需要排上一个小时。网友纷纷调侃:“人生是旷野,旷野里全是中国人。”
另一方面,这个假期“格外长”面对8天长假,不少游客选择“前拼后凑”,解锁出12天的超长假期,数据显示游客平均出行天数增至9.4天。
在境内线路,新疆、黑龙江、广西等口岸省份的热度也大幅攀升,“打卡国境线”成为新时尚。由此诞生出以“神州四极”为代表的边境旅游产品“西极”乌恰、“东极”抚远、“北极”漠河和“南极”徐闻县角尾乡,航拍打卡,红遍社区。
“去最西端,追逐神州的最后一缕落日。”打开小红书,旅游与情绪价值深度融合,“赏秋观月”的话题映入眼帘。游客们期待“躺在酒店床上看日照金山”,也向往“庭院温泉赏星空”。
背后的趋势是,年轻旅客成为节日出游的主力。根据美团数据,2025年国庆期间,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其中90后和00后群体占比达45%,浙江松阳、云南腾冲、贵州肇兴侗寨等小众目的地搜索量同比翻倍。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这一代年轻群体越发注重体验感与个性化。他们秉承“该省省、该花花”的原则,观光之余深度参与航拍、打卡、民俗项目,左手“出片”右手体验。
火爆降临,各地文旅都“拼”了
在北京,游客可凭借赛事票根享受景区优惠;在武汉,一系列高空非遗项目被搬上舞台;在陕西,VR全感剧场成为热门打卡地……而当梓渝音乐节引爆江苏、刀郎演唱会让新疆文旅破圈,各地都在忙着接这份泼天富贵。
此情此景,没有人愿意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