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响 和合共鸣】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创始人
2025-10-05 19:45:55

数字化,是敦煌石窟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的现实选择,是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的助力剂,也是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的强大支撑。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构建敦煌研究院所辖、东西相距1600公里的六处石窟参观统筹管理与监测统一平台,以数字技术构建旅游参观新模式。

目前,数字敦煌的游览体验已经覆盖了莫高窟全域34.4万平方米,维模型制作的虚拟数字内容与真实的莫高窟实景融合,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深度的价值挖掘、艺术挖掘、素材提炼,继而推进数字成果资源化和数字资源产业化,又先后建设并发布了“数字资源开放素材库”和“数字藏经洞”,持续升级“数字敦煌”品牌,促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开发以敦煌壁画的保护与修复、敦煌艺术的传承创新、佛经文本与敦煌壁画、敦煌色彩、敦煌写经书法当代价值研究为主题的个性课程,依托石窟文化丰富的数字资源和深厚的学术资源,成功打造“莫高学堂”研学品牌,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

成立于1944年的敦煌研究院始终致力于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构建了一套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基于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的壁画二维数字化技术、基于激光扫描和结构光的彩塑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基于遥感测绘和倾斜摄影为主的大遗址数字化技术。

在文物保护方面,持续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和保护理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程序和规范,广泛用于古代壁画与土遗址的保护修复。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完成了敦煌石窟近300个洞窟的壁画数字化采集。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逐渐培养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保护队伍,在全国20余个省区开展了260多个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项目的同时,还为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中国方案。

在敦煌文化研究方面,从最初的壁画临摹与绘画技法研究,逐步拓展到敦煌石窟考古研究、艺术研究、壁画图像研究、敦煌文献研究、丝绸之路民族宗教研究等领域。先后完成莫高窟窟前遗址和北区洞窟的全面考古发掘清理,举办了40余次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逐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文交流,敦煌研究院逐步发展成了国际敦煌学的一个重要基地和学术交流平台。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授予“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敦煌研究院先后荣获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亚洲质量创新奖。名誉院长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和“改革先锋”称号,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授予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杰出贡献奖”。

编  辑:王 月

责任编辑:秦美娜

监  制:李国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反转!合肥即将猛降11℃! 5-9日沿淮淮北地区最高气温普遍30℃以下,仅5-6日淮北部分地区30~32℃;江淮之间最高气温30...
洪洞大槐树景区国庆盛宴持续升温...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洪洞大槐树景区以“回家团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热度不减。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
女游客掉入李庄古镇月映荷池 官... 10月5日,网传有女性游客掉入李庄古镇水池中,随后有人扔来救生圈,一名青年男子来不及脱衣服下水营救。...
紫牛热点︱北京司马台长城遭游客... 扬子晚报网10月5日讯(记者 郭一鹏)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视频,称10月3日4点半左右...
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多个景区游客... 10月4日,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同程旅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双节同庆”的八天长假大幅提振长线游需求,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