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崇左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化“文旅+百业”战略,坚持走“文旅+生态”融合发展之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越边境石榴花开,民族团结。
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乡村风貌
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其中壮族和瑶族人口占比96.13%。“卜花村是一个甜蜜之村。”一些游客赞叹说。据介绍,该村种植甘蔗1.5万余亩,产值近4000万元,是“甘蔗之乡”。这里有百年制糖史,村内有古法红糖工坊,传承壮族古法红糖技艺。
“游客过来体验古法制糖,特别是研学的青少年,既能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了解传统技艺的文化内涵,还能把这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们和更广的地区。”卜花村委的村干部说,该村位于黑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区,河水蜿蜒曲折、水质清澈、风光旖旎,是生态村、休闲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八方游客,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1年,卜花村卜花屯被命名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2024年,卜花村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边关歌圩 糖都崇左”之“秋季”村晚活动在卜花村举行。
“目前,卜花村开发有壮乡民宿、法式餐厅、田园综合体、青少年户外稻田研学基地,还有水上飞机、热气球、水上漂流等游乐项目。”这位村干部说,在卜花村,一个集创意农业、亲子研学、休闲娱乐、田园度假、壮乡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像卜花村一样,近年来,崇左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是深入推进民族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以卜花村为核心,集乡村风貌展示、田园观光体验、水上休闲娱乐、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崇左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示范带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乡村振兴+非遗”研学项目,持续擦亮农文旅研学品牌,推动各族青少年在研学实践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截至8月底,卜花村研学基地累计接待研学活动22场次1870多人次,提供20个村民就业岗位月人均增收1500元,培养本地村民及大学生讲解员21人,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崇左是一个自然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多元的旅游资源富集城市。近几年,崇左注重将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融入景区建筑、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中,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深不同地域、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2024年,花山岩画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崇左旅游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当年,崇左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283.96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超409.74亿元,让各族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崇左坚持绿色发展,筑牢南疆国门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工作成效显著,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2位。在这个基础上,崇左将环境保护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各族群众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良好的生态是发展旅游的重要优势。比如,以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载体,通过科普教育、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发生态旅游,深受游客青睐。”崇左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崇左先后获评为“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2024年度活力之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宾阳 姜通益)
上一篇:假日文旅消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