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司马连竹
9月26日,2025第十二届河南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在赊店古镇拉开帷幕。
3天的时间里,本次活动吸引来自我省洛阳、山西运城、湖北当阳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关公文化团体参与多项文化与商贸交流活动,历史上曾因商路而兴的千年古镇再次散发出动人魅力。
这样的盛事,已经绵续举办了十二届。这个地处中原腹地的传统古镇,凭什么因此爆火?
“关公文化即是赊店古镇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更是社旗践行文旅融合、开放交流的一把钥匙。”社旗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赵向龙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当地恢复举行这一中断60余年的传统文化活动。
与山西运城、湖北当阳和洛阳“三大关庙”不同,社旗如何做好关公文化这篇文章?
从首届活动开始,社旗县以赊店关公文化研究会为主体,积极推动与相关团体联络互动。研究会与洛阳理工学院联办了四届文化论坛,广泛邀请晋豫鄂多地专家学者就关公文化传承与现实意义进行研讨。
“2017年,我们研究会代表社旗受邀赴马来西亚,参与协办第三届国际关公文化节,这是赊店与海外关公文化的第一次交流与合作。”赊店关公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惠慧回忆当时的情景犹在眼前,“当时我们手擎赊店山陕会馆关公文化标识参加巡游,受到华人同胞热烈欢迎,随后上演的越调情景剧《汉桑情》更是观众爆满!”
赊店关公文化活动就此开始“破圈”,节会上嘉宾纷至沓来,与14个国家地区、国内24个省市建立了交流互动机制。
在赊店, 关公早已不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融入当地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赊店古镇以山陕会馆为核心分布,这座中原地区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群,建成时就兼具着关帝庙的功能。
关公作为忠义诚信的精神象征,是山陕商人崇拜的对象。在明清时期,赊店镇是万里茶路的水陆中转站与贸易枢纽,彼时,这条线路主要由山陕商帮主持,关公文化因此在这里深深扎根。
“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赊店古镇,全盛时期72街36巷分布着上百家行会,码头与街道上马队川流不息,维持商贸交易秩序除了官府,还有就是代表信义的关公信仰。”9月26日,在赊店山陕会馆碑刻《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前,解说员向外地游客介绍,根据记载,清代因赊店市场繁荣,市场上出现私改秤戥扰乱公平的行为,商会代表在关帝庙前约定,公议规定秤戥标准,违者处罚直至报官。
在26日上午举办的秋祭典礼上,从外地返回社旗县的魏大姐说,这是她连续12年参加祭拜活动,“关公是诚信的化身,我从小就在山陕会馆前玩耍,后来自己开始做外贸生意,靠的就是诚信走天下。”
“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关公文化从神龛走入百姓了的日常生活,今天的社旗赊店和山西解州因关公再次结缘,两地的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也会绵延不断。”山西解州关帝祖庙副所长郭波表示。
历经十二届活动,赊店关公文化节为何常办常新?
赵向龙认为,赊店古镇是社旗县文旅产业的核心IP,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以关公文化节、赊店书会为代表的品牌活动,不断积聚人气,提升了社旗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关公文化、赊店书会是社旗民俗文化的缩影,我们也坚持来自民间、回归群众的原则。”赵向龙表示,多年来社旗总结出一套办会经验:政府前置引导和做好流程服务,鼓励民间团体作为办会主体,用经营思维实现成本控制和良性收益,一句话总结“尊重市场规律,让专业人去做专业的事情。”
步出山陕会馆,华灯初起,文化节的夜市开场,古镇36巷烟火气分外浓郁。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文化与商业在这里对话。 原来,千百年来大众追寻的商业伦理,早已深植于自身的文化根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