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文旅融合绘就森系新画卷 大世博片区发出文旅新名片
创始人
2025-09-28 13:05:23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盘龙区依托大世博片区,整合昆明世博园、金殿、云南野生动物园等核心景区推出数十项文旅活动,打造“15公里生物多样性科普游憩走廊”。

景区摆脱“门票经济”,通过业态融合推动深度体验。如世博园焕新升级“’99时光花园”,野生动物园开展趣味研学,乐之营地提供农事体验,实现从“单点驱动”向“串珠成链”的转型。

未来,盘龙区计划以世博园为中心,构建森系文旅完整闭环,融合生态、研学、非遗等,升级配套服务,联动商圈,释放消费活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本。

编者按

城市文脉,历久弥新,绿水青山,大有可观。2024年3月,昆明市召开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重点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大世博片区生态科普旅游线路、阳宗海高原滨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昆明北部县区自然野趣旅游线路6条“黄金旅游线路”,旨在推动旅游资源产品化,打造更多贴合旅游市场、符合游客消费心理、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

时光荏苒,气象万千。一年半过去了,这6条“黄金旅游线路”打造得如何?即日起,都市时报推出系列报道,探寻每条线路的新风貌、新变化与新气象。首篇报道聚焦昆明大世博片区生态科普旅游线路——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该片区创新推出数十项精彩文旅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具科普意义的度假体验,让旅游更有趣味,让体验更具深度。

昆明世博园“世博森林奇幻嘉年华暨99时光花园”焕新启幕、东风广场“‘万物共生’·绿色星球守护计划”、黑龙潭公园“品茗闻香,龙潭祈福”、金殿名胜区“花享盛世月吟情,缘聚鸣凤庆华诞”活动……

双节期间,盘龙区依托大世博片区推进文旅融合、串珠成链,为市民和游客精心准备了数十项精彩活动,全力擦亮旅游新名片。无论你是钟情于大自然的乡村野趣,还是醉心于探秘人文历史渊源,在这里,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场。

片区焕新亮相

数十项活动精彩上演

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9月27日—10月8日,昆明世博园“世博森林奇幻嘉年华暨99时光花园”焕新启幕,森林奇幻空飘巡游、时光花园欢乐派对等活动沉浸感十足。中华锦绣园焕新亮相,游客可欣赏园艺美景、国潮音乐,还可以打卡灵花幻境、最美景观大道等景点。

云南野生动物园内,游客与长颈鹿互动

国庆期间,云南野生动物园将推出“寻野记”主题活动,游客可以在直播间互动购票,现场打卡体验,与温顺动物互动,寓教于乐传递生态保护理念。

10月1—8日,金殿名胜区将举办“花享盛世月吟情,缘聚鸣凤庆华诞”活动。中秋时节,游客可参与品茗听风会、体验非遗项目,在秋色中参加“秋叶静美”花事活动。还有第四届国庆儿童摆摊节、生态科普金殿小课堂等活动。

10月1—4日,黑龙潭公园将举行“品茗闻香,龙潭祈福”活动。现场推出茶品展示、茶艺表演,提供养生茶饮,还有古琴弹奏、古法养生操表演及教学等,让游客在林间尽享惬意时光。

被绿植包围的黑龙潭公园

国庆节前夕,雄达茶文化城将举办“云茶雅集——一盏茶香,千年风雅”活动,包括茶艺师技能竞赛、宋代点茶与茶百戏竞赛、茶果子制作竞赛等。现场还有茶文化主题小剧场、古风琴韵舞蹈等表演,营造雅韵氛围。

10月1—8日,东风广场“‘万物共生’绿色星球守护计划”活力开启。活动涵盖国庆升旗仪式、自然奇妙秀(花仙子芭蕾舞、人体花艺秀、奇幻动物大巡游)以及昆虫展、东风临江音乐会、咕噜咖啡烘焙市集等,内容丰富、互动性强。

据介绍,大世博片区线路串联起世博园、金殿、云南野生动物园、昆明植物园、黑龙潭、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昆明树木园、乐之营地、瀑布公园等核心景区,整合形成了“15公里生物多样性科普游憩走廊”,实现从“单点驱动”向“串珠成链”转型。

昆明世博园正门,“世界园艺博览园” 字样醒目

新的变化,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024年,该片区共接待研学团队28.5万人次、营收超500万元;世博园全年入园350万人次,双龙片区乡村旅游收入突破6.47亿元……2024年,盘龙区接待游客5345.03万人次,同比增长17.1%;旅游综合收入829.63亿元,同比增长13.7%。

告别“门票经济”

深度体验带来发展生机

近些年,景区逐步摆脱“门票经济”,转向拓展“食、住、行、游、购、娱”等多元消费。相关数据显示,旅游经济中1元的直接收入,可带来6.8元的间接收益。免门票或降价后虽减少了门票收入,却能吸引更多游客、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

大世博片区正打破传统观光模式和门票经济局限,通过多元业态的创新融合,构建可参与、可消费的文旅闭环,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持续深化文旅品牌效应。

世博园内打造的摩崖秘境 供图

比如,昆明世博园正在推进焕新升级,将在森林打造“’99时光花园”项目,并于10月1日正式运营。这片占地17.9万平方米的园中园,以“灵灵的奇幻之旅”为故事线,设置17米高的“欢乐挑战营”场景满足亲子需求,同步建造网红打卡点吸引年轻群体。同时,在中华锦绣园引入NPC互动、点状歌舞表演,营造国风国潮氛围,让逛园林变成一场沉浸式体验。

世博园内的中华锦绣园将加入国风国潮演绎 供图

云南世博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昆明事业部总经理宋蕾介绍,升级后的“’99时光花园”,在完整保留中华锦绣园、树木园、名花艺石园原貌的基础上,融入多层次体验场景,转型为集亲子游乐、森系休闲、文化体验、创意研学等功能一体的“一站式生态休闲家庭度假胜地”,并构建覆盖全年龄段的活动动线,让所有人群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野生动物园内的研学游 供图

云南野生动物园则通过建设生物多样性博物馆,以“动物嘉年华”系列活动增强“自然野趣”属性,策划推出独具云南特色的动物主题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市场部工作人员杨鹏飞介绍,园区推出的“小小饲养员”课程是研学热门产品,注重实操体验,客群中90%都是小学生。

研学活动不仅可在园区内进行,还会突破空间限制,让科普资源触及更广泛的群体。龙泉街道林清社区是云南省科普示范社区,与野生动物园开展政企社校联动项目,把科普知识带出园区、带进课堂。2018—2024年,项目覆盖100余所学校,开展活动80多次,惠及3.2万人,触角延伸至弥勒、玉溪等地。

盘龙区双龙街道乐之营地全景照片

此外,“农文旅融合”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2023年,占地600亩的盘龙区双龙街道乐之营地开业,集研学与休闲娱乐于一体,距主城15公里,成为市民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选择。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久违的松弛与自在。

乐之营地运营负责人刘祖相表示,十一假期来到乐之营地,孩子们可以在田野中肆意奔跑、嬉闹,在稻田里摸鱼、捉虾,在菜园里采摘蔬菜、品尝瓜果,在帐篷里看书绘画、制作手工。营地还提供差异化服务,针对9—16岁的学生推出自然体验与农事实操研学活动,为亲子家庭提供餐饮休闲服务。

据初步统计,2024年,乐之营地客流量近19万人次,2025年1—3月达47743人次,同比增长36%。

乐之营地接待大量研学学生 供图

双龙街道工作人员李梅介绍,营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0余万元,提供60个固定岗位、40个临时岗位,70%的员工为附近居民。不少村民还通过销售农产品、提供民宿服务增加收入,乡村的人气和活力不断提升。

目前,双龙片区已被纳入整体规划,打造哈马者彝乡美食街、麦冲旅居康养村、东大非遗研学村等。2024年,该片区乡村旅游接待250.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7亿元。

乐之营地研学的学生参与收割活动 供图

从“单点驱动”到“串珠成链”

交通助力抱团发展

业态创新的背后,是盘龙区对旅游发展逻辑的深层思考和业态重构,从“单点驱动”的景区运营转向“串珠成链”的片区协同,这种思维与运营模式变化,是大世博片区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

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地理条件限制,部分景区间缺乏直达公交,换乘不便,制约游客的流动性。“线路打造初期,最大的难题是资源分散。”

2025年6月底,“大世博·森呼吸”双层观光巴士开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问题。巴士串联8个核心景点,形成27公里闭环线路,上层是开放式观景层,游客可沿途欣赏风光,下层配备讲解员,随车介绍景点故事,让出行成为游览体验的一部分。

世博园内打造的彩虹魔法屋 供图

片区还推进42个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包括道路整治、导视系统优化、停车场建设、景观绿化提升等,全方位改善游客体验。后续,还将探索开通双龙片区支线主题巴士,加强景区联通。

多元主体协同配合是“串珠成链”的关键。针对权属不同和协调难的问题,盘龙区成立大世博片区工作专班,建立“领导小组决策—专班推进—责任单位落实”三级推进机制,组建文旅行业党委及旅游联盟,吸纳景区、企业、科研院所、非遗传承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鼓励大家整合资源、创新营销、抱团发展。

今年3月,汽水音乐节举办期间,千寻墨问、乐道山居等特色民宿周入住率达90%以上,周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20%,“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客群互导”合作格局逐步形成。

“串珠成链”不仅要连接资源,更要让链条上的体验活起来。从静态观赏到沉浸式参与的转变,进一步激活了片区活力。比如,金殿推出“殿念”历史文化展览和系列IP文创,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成为片区流量高地;昆明树木园将科研资源转化为研学课程,望天树展区让学生观察“金色飞贼”种子降落,红豆杉展区讲解紫杉醇提取;世博园通过NPC互动,让逛园林变成融入故事线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运营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帮助片区实现持续盈利。世博园将推行去门票化和园中园收费的模式,游客免费入园后,可根据兴趣选择付费项目。宋蕾表示,把老景区做成新消费场景,让盈利模式从场馆租赁、零售、节日活动等转向真正的文旅收入。

云南野生动物园通过线上运营提升转化效果,为小熊猫、鹦鹉、水豚、小老虎4种网红动物开通专属抖音账号,每个账号粉丝均已超1万人,带动了线上购票量的增长。目前,线上购票占比达50%,实现了线上流量向线下客流的转化。

野生动物园内近距离观察动物 供图

从分散景区到森系文旅

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本

未来,盘龙区计划以世博园为中心,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打造新奇体验场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森系文旅的独特魅力,形成从入园到体验再到回味的完整闭环。

打造森系文旅,要依托盘龙区对森系文旅的系统规划。在生态、研学、非遗、乡村振兴融合方面,将联合科研院所与学校开发植物演化、动物保护等研学课程。同时,研学景区也计划携手组建联盟,形成云南生物多样性研学示范基地。

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森系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彩画、瓦猫制作、彝族刺绣等非遗技艺将不再局限于博物馆展台,而是融入旅游场景并开发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业中焕发新生。

双龙片区的乡村升级计划同样值得期待。哈马者彝乡美食街将按“一村一品”升级,麦冲村计划打造成旅居康养村落,东大村则有望成为非遗体验研学基地。景区带乡村的模式,让乡村与景区携手发展,让村民共享文旅发展红利。

除了特色体验,吃住行等配套服务也在全面升级,只为让游客玩得舒心、留得更久。餐饮方面,计划在瀑布公园、世博园引入品质主题餐厅、非遗市集及文创商店;住宿方面,除了扩容现有分众化酒店民宿集群,还将在金殿周边新增精品营地与康养旅居项目,无论是亲子家庭、年轻游客还是康养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去处。

大世博片区还计划联动东风广场、同德广场等商圈举办咖啡节、泰国节等特色活动。沿线景区夜间消费场景的开发也将被纳入规划,通过灯光布景、特色业态引入,让夜晚的景致更具风情,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释放消费活力。

大世博片区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景区升级,而是产业升级。它用资源整合、业态创新、协同思维,打造保护与发展共生的新范式。森系文旅闭环的逐步成型,必将为昆明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盘龙样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想都不敢想!新久情斗牛输多赢少... 对于那些需要便携性与高画质兼具的摄影师,XF50mmF2 R WR是一款非常合适的镜头。虽然它的F2...
总结教程(德州扑克-菠萝)外挂... 自定义德州扑克-菠萝系统规律,只需要输入自己想要的开挂功能,一键便可以生成出微扑克专用辅助器,不管你...
温州重大项目签约:152个项目... 【9月28日,温州市2025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协议总投资1130亿元】9月28日,...
全新版本,青鸟大厅真的有辅助插... 它的结局和Rabbit R1一样,归根到底还是技术概念走得太快,忽略了当下的现实条件,最终搞了一款“...
全新版本,掌酷天天开心控制好牌... 不过,封装又要改了,原本是FCBGA1264 35 x 24毫米,现在改为FCBGA1516,尺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