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云河 我是云河 2025年09月25日 01:16 上海
“老乡们没有嫌弃上海不好,老乡们嫌弃的是部份心胸狭隘喜欢给外地人贴标签的人。老乡们在上海吃得饱穿得暖为啥嫌弃?周边邻居也都很友善。不要遇到一两个吐槽过上海的地域黑,就把老乡们打包归类,你代表不了上海人,就别在这里唱高调了,闲的没事去找上海爷叔唠嗑。”
这是一个老乡的跟帖。
前几天我写了篇《老乡们为啥嫌上海不好,却又不肯离开?》,这个老乡的跟帖挺有意思。他说老乡们没有嫌弃上海不好,只是嫌弃部分心胸狭隘喜欢给外地人贴标签的人,还说老乡们在上海吃得饱穿得暖,周边邻居都很友善。
这就是他对在上海的老乡们的总结,盖棺定论。
当网络上很多外地人在嘲讽谩骂抹黑上海的时候,这个老乡看得很顺眼,也听得很顺耳,也很合他的心意,当有人肆意谩骂上海时,没见这位老乡出来说话。可当上海人写篇文章回应这些批评时,感觉他被刺激到了,他就看不顺眼也听不顺耳了,他立马跳出来说“你代表不了上海人”,“别唱高调了”。
可笑的是,他说我代表不了上海人,他自己却当起了外地人的代言人,他代表外地人说他们没有嫌弃上海,嫌弃的是部份心胸狭隘喜欢给外地人贴标签的人,还说老乡们在上海吃得饱穿得暖,他这个代表可代表得真好,那么多谩骂嘲讽抹黑上海的外地人,都被他代表了,说他们没有嫌弃上海不好。
这就怪了,他容得下外地人骂上海,却容不得上海人开口回应?一方面说我代表不了上海人,一方面自己倒代表起全体外地人了,说他们都没嫌弃上海。可网上那些骂上海的声音,铺天盖地的程度那,难道都是不存在的?
他这个自封的外地人代表可真行啊!
我就在想,这位老乡的心态到底是啥?是不是一种自卑引发的过度防御?听到上海人的一点不同声音,就觉得是被冒犯,被刺激到了,就要急忙站出来“维护”老乡们的形象?
我在文章里表达的观点很简单:上海欢迎所有遵纪守法、勤劳工作的外地同胞,但希望大家能将心比心。上海人为这座城市的发展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看到有人一边享受着上海的机会和便利,一边肆意诋毁这座城市,心里难免不是滋味。是我们上海人的先辈搭建的这个赚钱大平台,上海人用包容的姿态让你们在这个平台赚钱,你们还觉得这都是自己的能耐了,自己去看看你们的先辈给你们留下来了什么呢?非得要共享是吧?不然就是心胸狭隘是吧?
更让我感慨的是,这个老乡说“老乡们在上海吃得饱穿得暖为啥嫌弃”,这话没错,但我想补充一句:吃饱穿暖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的根。上海再好,也是他乡。有人确实因为生活所迫来到上海打拼,但也有人似乎完全“乐不思蜀”,恨不得彻底割裂与家乡的联系,这种心态值得深思。难道打算要在上海定居养老做上海人了么?再也不愿意回到自己老家了么?上海再好,也不是你们的家乡啊!还不是既嫌弃上海,又舍不得离开上海不是?
我认为,健康的心态应该是: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客观看待所在地的优点和不足,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恶意诋毁。什么来了上海就是上海人,就要共享福利,我觉得这是荒唐的,得不到满足就谩骂,那还不如转身离开,也要珍惜自己的家乡情怀,既没必要因此自卑,也不需要因此自大,正视现实就是了。这可不是唱高调,硬把他乡当故乡,这才是唱高调。老乡们难道不觉得“到了上海就是上海人”这句话的调调高了点?
好的城市应该是包容的,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相互理解的。上海人和新上海人,本就不该是对立的两面。
只是,如果有人只准自己批评别人,却不允许别人回应,这种双重标准,恐怕到哪里都难以建立真正的尊重和理解。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391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