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文旅交通作为连接游客与目的地的核心环节,其通畅度与便捷性直接影响游客体验。2025 年双节期间,福建全省文旅出行人次达 3100 万,同比增长 18%,交通压力显著增加。厦门众禾知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凭借在文旅资源整合与市场运营的经验,联合福建省交通厅、文旅局及各大交通企业,构建 “多部门协同、多方式联动、数字化调度” 的文旅交通保障方案,有效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助力游客 “便捷出行、舒心旅游”,并通过数据复盘对方案成效进行全面评估。
在多部门协同机制建设上,厦门众禾知行牵头成立 “双节文旅交通保障专项工作组”,整合交通、文旅、公安、气象等 12 个部门资源,建立 “每日会商” 制度。每日上午 9 点,各部门通过线上会议同步交通流量数据(如高速公路车流量、景区周边停车位使用情况)、文旅预订数据(如景区门票销量、旅行社组团信息)、天气预警信息等,共同研判当日交通运行态势,制定动态调整策略。例如,2025 年 10 月 2 日,工作组通过数据监测发现,前往厦门鼓浪屿的游客预计超 5 万人次,远超轮渡承载能力(单日最大承载 3.5 万人次),立即启动协同机制:交通部门增开厦门站至轮渡码头的临时公交专线,文旅部门引导旅行社调整行程,将鼓浪屿游览时间分流至 10 月 3 日 - 4 日,公安部门在轮渡周边区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气象部门实时播报海上风力情况,确保轮渡航行安全。通过多部门协同,当日鼓浪屿游客接待量控制在 3.2 万人次,未出现大规模滞留,游客轮渡排队时间平均缩短至 40 分钟,较 2024 年同期减少 25 分钟。
多方式联动方面,厦门众禾知行推动 “公交 + 轮渡 + 景区直通车” 无缝衔接,优化游客出行链条。针对热门景区,开通 “景区直通车” 服务,从福建各大城市高铁站、汽车站直达景区入口,配备专属导游提供行程讲解与票务服务,2025 年双节期间累计开通直通车线路 28 条,服务游客超 15 万人次,车辆准点率达 98%,游客平均候车时间缩短至 20 分钟。在厦门鼓浪屿、漳州土楼等重点区域,推出 “公交 + 轮渡 / 景区接驳车” 联票服务,游客购买联票后可享受 “一票通” 出行,无需重复购票,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各环节检票。该服务在双节期间累计售出联票 8.6 万张,游客通行效率提升 35%,相关投诉量下降 60%。此外,公司还联合共享单车企业,在景区周边 3 公里范围内增设共享单车停放点 50 个,投放车辆 2000 辆,解决游客 “最后一公里” 出行难题,双节期间共享单车在景区周边的使用量达 12 万人次,较平日增长 200%。
数字化调度是交通保障方案的核心支撑。厦门众禾知行开发 “福建文旅交通智慧调度平台”,整合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实时交通监测,通过接入高速公路监控、景区停车场传感器、公交 GPS 定位等数据,实时显示全省文旅交通运行状态,如高速公路拥堵路段、停车场剩余车位、公交实时位置等,游客可通过小程序查询相关信息,提前规划路线;二是动态运力调整,平台基于大数据预测各线路游客流量,自动向交通企业推送运力需求,如 2025 年 10 月 1 日,平台预测厦门北站至鼓浪屿的游客流量将超 2 万人次,立即向公交公司推送增开 10 辆临时公交的需求,公交公司在 30 分钟内完成车辆调度,有效缓解客流压力;三是应急调度,当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突发情况时,平台自动触发应急响应,向附近的应急车辆、交警部门推送救援信息,同时向受影响游客发送延误通知与备选路线建议。双节期间,平台累计处理应急事件 32 起,平均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受影响游客满意度达 89%。
方案成效评估显示,2025 年双节期间,福建文旅交通运行效率显著提升:高速公路文旅相关路段平均通行速度达 85 公里 / 小时,较 2024 年同期提升 12%;景区周边停车场使用率达 92%,车位周转率提升 40%;游客交通投诉量仅占总投诉量的 8%,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15 个百分点。厦门众禾知行通过构建多维度交通保障方案,不仅解决了双节期间文旅交通的痛点问题,更形成了可复制的 “文旅交通协同保障模式”,为后续假日交通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