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
TAISHAN SHIKE
1
斗母宫
天然池记
此碑在泰山斗母宫前院天然池旁,立于民国五年(1916)。碑高63厘米,宽131厘米,嵌于天然池旁墙壁上。碑上半部题“天然池”横排3大字,字径23厘米,楷书。下半部刻铭文49行,满行10字,凡479字,亦楷书。
予自戊寅来游斯邑,见夫山巅涧麓,流水潺湲,随处涌现。酌之味甘如醴,乃一任其汤汤而去,而郡城内外,民间之饮苦食咸弗恤也。时铁岭增君芝田守是郡,余姊婿也,因怂恿其开渠引水,以便民汲,工未兴而去职。曹君晴轩继之,即今所谓曹公渠者是也。意谓其效既著,踵而行之者当不乏人,乃迟之久而无闻焉。己亥,重游来此,遂以卜居。时范君慕韩初置山田于天外村,余往视之,复怂恿其开渠引水以灌田。村之邻亦行之,收获几倍于常时。意谓其效既著,踵而行之者当不乏人,乃迟之又久,而仍无闻焉。今夏来斗母宫,比丘法霖导余视其庙之南有废圃,因教之架石梁以为渠,就坎穹而凿池,不三旬而工蒇,昔之芜秽不治者,转瞬而为游憩之胜地矣。法霖索余题名,因之有感焉。夫泰山之水,天然也,不知阅几千百年矣。庙中之易于引水,天然也,亦阅百数十年矣,乃迟至今日而后成。使无人谋为于其间,将终不可得此景物也。充斯类也,谷之实,木之果,天然养生者也,无人树艺之,且不可得而食矣;鸟之羽,兽之毛,天然卫生者也,无人组织之,且不可得而衣矣。此犹其小小者也,若夫山川之险阻,地产之精华,人才之钟育,物理之生化,皆天然自具者也,使无人焉为之经营开辟养育研究之,其将终于废弃埋没者,皆可于此水鉴之矣。因以天然名其池,并抒此意为之记。丙辰七月朔日,傲徕山民赵尔萃并书。
泰山行宫碑记
此碑在泰山斗母宫前院,立于民国十九年(1930)。碑高130厘米,宽57厘米。碑阳刻文21行,满行47字,凡625字,字径2厘米,楷书。
1
斗母宫—三官庙
重修斗母大殿观音配殿暨东殿记碑
此碑在泰山斗母宫山门外盘道西侧,立于清咸丰五年(1855)。通碑由三石并成,中碑高170厘米,宽62厘米,刻铭文14行,满行45字,凡498字,字径3厘米,楷书。左右二碑高皆135厘米,宽皆62厘米,各题刻赞助者名姓11列,共407人。三石皆顶覆屋脊形石盖,形制错落有致。此碑是研究斗母宫兴废的宝贵资料。
“人间仙境”题刻
此题刻在斗母宫北约30米盘路西侧石壁上,刻于同治十年(1871)。字面高54厘米,宽144厘米。“人间仙境”4字横列1行,字径18厘米,行书。
人间仙境。
同治辛未夏日,□湖曹正榜、王心安、姚绍修立。
“渐入佳境”题刻
此题刻在斗母宫北约40米盘路西侧石壁上,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字面123厘米,宽60厘米。“渐入佳境”4字竖列1行,字径23厘米,楷书。
渐入佳境。
庚子闰八月,岱宗权守石祖芬题。
“立志”题刻
此题刻在斗母宫西墙外石壁上,题刻年代不详。字面高85厘米,宽33厘米。题词2行,字径10厘米,行书。
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
来源:泰山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