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
武功山十万亩高山草甸上凉风习习
与山外的燥热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兼具“中国山地避暑消夏好去处”与“户外天堂”双重身份的萍乡武功山景区,近年来以“生态基底+运动IP”为核心,在发展避暑经济的同时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数据显示,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262.85万人次,同比增长31.54%;暑期避暑季更是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以及大学生、湘赣边区域游客的首选之地。
生态筑基品牌升级
双向赋能激活发展势能
武功山景区的避暑经济与户外运动产业,始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植被覆盖率高达88.1%,夏季平均体感温度约19.1℃,加之瀑布、竹海、梯田等景观形成的避暑圈,让这里成为周边城市居民逃离酷暑的理想选择。“一到周末就带着孩子来爬山锻炼身体,在草甸上搭个帐篷,晚上看看星空,比在城里吹空调舒服多了。”来自长沙的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这已是她今年暑期第二次来武功山。
自然优势之外,品牌建设的持续发力也为景区注入了硬核支撑。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景区近年来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先后与意大利多洛米蒂山等国际知名景区签约合作,通过全球旅游推介活动,将“云中草原、户外天堂”的名片推向世界。同时,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创造了300亿次曝光量的奇迹,“武功山特种兵”“云端露营”“空瓶换奖牌”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成为年轻群体追捧的“网红打卡地”,也为避暑经济与户外运动产业带来了稳定的客流。
避暑业态双轮驱动
冰雪溪水点燃夏日激情
在武功山景区,避暑经济并非单一的纳凉,而是与多元化的户外运动体验深度绑定,七星雪冰雪大世界与石溪湾森林水世界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位于武功山核心景区附近的七星雪冰雪大世界,是南方游客夏季体验“冰爽”的热门去处。走进场馆,零下10℃的低温与室外35℃的高温形成强烈反差,10余种冰雪项目让这里成为“夏日冰爽王国”——从适合初学者的平缓滑道,到考验技巧的单板滑雪,再到充满童趣的冰雪城堡滑冰场,无论是热爱滑雪滑冰的年轻人,还是亲子游玩的家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
“南方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很高,但很多人没接触过。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更多人学会滑雪、爱上冰雪运动。”东北姑娘张静怡是七星雪冰雪大世界的滑雪教练,每天要带6至8个教学班次。看着学员们从“站不稳”到“能流畅滑行”,她觉得格外有成就感。零下10℃的冰雪运动,成了夏日武功山新的快乐源泉,据该项目总经理喻东介绍,今年暑期共接待游客19.8万人次。
如果说七星雪冰雪大世界是“反季节”的清凉体验,那么位于麻田镇石溪村的石溪湾森林水世界则是“顺时节”的亲水狂欢。石溪湾森林水世界于今年2月底开发建设,有胶囊漂流、玻璃船、桨板、游泳等水上休闲运动项目。游客既能在水中享受清凉,也能在树下躲阴纳凉,还可享受烧烤、午餐等配套服务。“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1500多人,光西瓜就要切1000斤。”石溪湾森林水世界项目总经理万永强介绍,为了增加游玩趣味性,景区经常开展吃西瓜大赛、捞鱼比赛、抓鸡比赛等活动,不仅吸引了萍乡本地游客,也让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据统计,石溪湾森林水世界共聘请80余名员工,其中70余人是当地村民。
基建服务同步升级
夯实户外目的地硬件底气
要打造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是关键。近年来,武功山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持续推进基建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安全、便捷的体验。
在交通网络建设上,景区构建了“内部串联、外部辐射”的立体格局。官方推荐的避暑旅游线路(竹海槽下—龙溪秘境—路虎营地—驴友出发营地—星空房车营地—花涧里景区—驴友帐篷大本营)可让游客领略“上武功山赏景,下武功山避暑”的夏日旅游精华;S311景观道路提质改造完成,旅游公交专线直达景区,覆盖萍乡、宜春、长沙、武汉等主要客源圈。
专业的户外运动设施,则进一步提升了武功山景区的“运动属性”。目前,景区已建成国际标准的山地自行车道、奥运同款攀岩墙、CBA级别篮球馆,既可满足专业运动员训练、比赛需求,也可为普通游客提供专业的户外运动初体验。景区配套设施升级则提升了游玩的舒适度。“上次来徒步,遇到下雨,景区的烘干机起到了大作用。硬件很到位,服务很贴心。”徒步爱好者雷先生说。
产业融合提质增效
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避暑经济与户外运动的融合,不仅让武功山景区在暑期“火”起来,更推动景区实现了从“单日游”到“多日游”、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带动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发展。
9月13日,第九届武功山越野赛火热开赛,5300余名参赛者享受了一场山地越野的盛宴。“体育+旅游”的融合模式,是武功山景区吸引游客停留的重要抓手。每年,景区都会举办越野赛、自行车赛、攀岩等专业赛事,吸引国内外运动员参赛,同时带动观赛游客;连续18届的国际帐篷节,更成为武功山景区的“文化符号”,每年暑期都会吸引数万名露营爱好者前来。“这里不仅能避暑、爬山,还能露营、攀岩、滑雪,玩个三四天没问题。”游客赵女士今年暑期就带着家人在武功山景区待了一周。
“多日游”模式直接带动了景区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武功山周边已发展民宿530余家,带动3000余人就业;不少农户通过经营民宿、售卖土特产,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从单一的避暑纳凉,到集“避暑+运动+乡村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武功山正以更丰富的业态、更完善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奏响避暑经济与户外运动的“交响曲”。
◆来源:《萍乡日报》9月19日1版、2版
◆作者:全媒体记者 彭杉
◆责编:刘幸
◆审校:钱婕
◆核发:张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