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9月19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张润)秋日的太行山麓,天高云淡,景色宜人。9月19日,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保定分会场正式启幕。从文物古迹到红色文化,从非遗技艺到工业遗存,从城市名片到特色美食,保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多元融合的姿态,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保定分会场活动正式启幕(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润 摄)
IP集群筑根基 千年家底的当代解码
文旅的生命力,源于文化根脉的深度滋养。保定从未止步于“历史古城”的标签,而是以系统性思维梳理出7大类25项文旅IP集群,让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城市符号。
文物古迹是这座城市最深沉的注脚。68处国保单位的数量冠绝燕赵大地,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岁月沧桑。曲阳定窑的冰裂纹里藏着宋代美学的密码,保定军校的青砖路上印刻着近代军事变革的足迹。红色基因则为古城注入精神力量,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旧物、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史料、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26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的精神谱系。
自然与人文在此交相辉映。3家5A级景区领衔,多达20家A级景区,将白石山的奇松怪石、野三坡的峡谷溪流酿成“壁纸级”美景;23项国家级非遗技艺延续着匠心传承,保定老调的唱腔里飘着直隶风情,刘伶醉的窖池中沉睡着千年酿造智慧。更令人称道的是,这些IP并非孤立存在:“西郊八大厂”的工业遗存成为年代剧取景地,奥运冠军之城的名片与太行步道的体育基因相互赋能,直隶官府菜的精致与县域小吃的烟火气共同勾勒出“舌尖上的保定”。
白石山风景美如画(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当IP遇上创意,便有了鲜活的表达。食品、毛绒玩具、胸针等自主知识产权文创产品的研发,让文化符号走出博物馆,成为可携带的“保定记忆”,为后续的业态融合埋下伏笔。
业态融合破边界 从资源到体验的价值跃迁
如果说IP集群是保定文旅的“骨架”,那么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便是填充其间的“血肉”。保定以“旅游+”为纽带,将文化、工业、农业、体育等元素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域的体验网络,让“游保定”升级为“享保定”。
乡村旅游的崛起,是保定文旅赋能振兴的生动实践。117个市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星罗棋布,13条“花期乡遇”“活力乡见”主题线路串联起田园诗意。易县花海中穿梭的观光小火车,太行水镇里飘来的农家香气,让“一步一景、一村一韵”的愿景成为现实。
游客乘坐观光小火车在易县花海畅游(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工业与旅游的“刚柔相济”,则解锁了“制造名城”的另类打开方式。3条“‘工’略保定‘厂’开玩”线路,串联起“西郊八大厂”的辉煌过往与当下的创新活力。中国乐凯从“胶片巨头”到“科技先锋”的蝶变,绿建科技景区里智能生产线与绿色建筑的碰撞,刘伶醉景区中千年窖池与工业遗产的交融,诉说着保定工业的过去与未来。
研学、康养、体育等特色业态则精准对接多元需求。5条精品研学线路实现“博物地质”“红色古城”等主题全覆盖,《狼牙山-永不褪色的英雄丰碑》等课程让“知行合一”落地生根;三大康养集群依托“太行水脉+温泉+中医药”优势,构建起“养身又养心”的疗愈体系;“保马”的十万人参与热度、太行100山径赛的极限挑战、2026年近1600场赛事的规划,让保定成为太行山地运动的核心目的地。
骑行爱好者在华北最大人工古松林间骑行(央广网发 郭恩桥 摄)
新业态的注入更让古城焕发新潮活力。“中国乡村音乐大会”的视听盛宴尚未落幕,“保定·你好音乐节”已整装待发;“保定文旅名片”小程序的720°VR游览与实时数据监测,让“AI+文旅”触手可及;《遇见总督》等小剧场剧目打破观演边界,让游客从“看剧人”变为“剧中人”。
政策赋能启新程 文化保护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保定文旅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的“护身铠甲”与政策扶持的“创意加速包”。保定这座城市深谙,唯有守护好文化根脉、激活创新动能,才能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保护的法治化进程在此提速。《保定市定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的36条法规,为千年窑火筑牢“安全网”;《保定市非国有博物馆资金扶持办法》的出台与《保定市博物馆条例》的即将落地,从资金补贴到专业规范形成闭环,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为文旅发展守住了根基。
产业创新的政策红利则持续释放。网络微短剧领域的20条支持措施,不仅给出最高20万元剧本补贴,更开放200余处旅游资源作为免费“天然摄影棚”,吸引50部微短剧下半年扎堆来保拍摄。动漫产业的16条招引政策,已推动30余家优质企业落地,助力“京南动漫聚集地”加速成型。政策的温度与力度,让创意在保定获得生长的沃土。
“常来保定,体味松弛、保持钝感;常来保定,追寻历史记忆、追忆似水年华;常来保定,考察对接、携手兴业,共绘保定文旅新画卷。”活动现场,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胜男的倾情邀约,既是对游客的欢迎,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保定正以文旅为笔、以融合为墨,在太行山下书写着一座千年古城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文章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