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藏藏獒曾随元军出征,如今流浪荒野,咬家羊围灰狼,雪豹都要躲着走
创始人
2025-09-17 18:50:39

提到藏獒,这个曾在青藏高原上威风凛凛的 “犬中巨人”,不仅是牧民世代相伴的忠诚伙伴,更在多年前掀起过一场席卷城市的 “藏獒热”。

然而,当炒作的泡沫褪去,曾经被奉为 “珍宝” 的藏獒,却大批沦为无人问津的流浪犬,成为一道难以破解的社会与生态难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寻这 “可恨” 又 “可怜” 的高原王者,为何会从荣耀之巅跌入命运谷底?

01

藏獒与牧民:刻在基因里的共生羁绊

在青藏高原,藏獒曾是当之无愧的 “高原王者”。翻阅史料不难发现,早在元朝,大批藏獒就曾随军出征,凭借威猛的身姿和强悍的战斗力,成为战场上令人胆寒的 “特殊战士”,风光无限。

为何这个犬种能成为游牧民族心中的 “掌上明珠”?答案,就藏在它与生俱来的习性与天赋里。

和哈士奇的憨态、边牧的灵动不同,藏獒的骨子里藏着一股强烈的 “战斗欲”。这种攻击性,不仅会对陌生人毫无保留地展现,就连同类之间,只要主人没有明确指令,两只藏獒也可能因为一个“互瞅不顺眼”的眼神,瞬间扑向对方撕咬,那股狠劲,仿佛要争出谁才是 “高原犬王”。

牧民们非但不压制这份野性,反而会量身定制一套 “训犬方案”:定期让藏獒在草原上追逐奔跑,模拟捕猎场景,就是为了让它们始终保持对陌生生物的警惕与攻击性,同时深化对自家牛羊和主人的保护意识。

在牧民心中,一只野性未泯的藏獒,才是守护家园的 “最佳卫士”。

除了骨子里的凶悍,藏獒的 “硬件条件” 更是为高原而生。绝大多数藏獒的背部覆盖着油亮的黑色毛发,这层深色 “铠甲” 能有效抵御高原强烈的紫外线,让它们在烈日下依旧活力满满;宽展的胸腔里,藏着一套强大的呼吸系统,帮它们适应缺氧的高原环境,彻底摆脱高原反应带来的虚弱与痛苦。

成年后的藏獒,更是堪称 “狗界壮汉”:体重可达 60 千克,从脑袋到尾巴的长度近 80 厘米,站起身来足有 65 厘米高,站在牧民身边,俨然一副 “并肩作战” 的伙伴模样。

更难得的是,雌性藏獒还有着极强的母性:在幼崽即将睁眼的日子里,它们会化身 “警惕的卫士”,哪怕是朝夕相处的饲养人靠近,也会低沉怒吼,警告对方“不准越界”;等幼崽稍大些,母獒会先将食物细细咀嚼,再喂给小家伙们,用最温柔的方式帮它们消化吸收。正是这些特质,让藏獒成为牧民心中无可替代的 “护家忠仆”。

02

流浪藏獒:游走在人类与自然间的 “隐形威胁”

提到流浪藏獒,绝不能用 “放任不管” 的态度对待。它们就像一把 “双刃剑”,既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又在悄然破坏着自然生态的平衡。

在城市里,它们可能成为威胁路人安全的 “隐患”;在村庄中,它们会对家养牲畜发起攻击;即便跑到人迹罕至的野外,也会对珍贵的保护动物痛下杀手。

藏獒的 “流浪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场疯狂的 “引种生意”。在犬类养殖圈,“引种”一直是热门话题,而青藏高原的藏獒,凭借 “高原王者” 的名号,成了引种商人眼中的 “香饽饽”。

为了把藏獒顺利带出高原,这些商人会对它们百般照料,好吃好喝地供着,仿佛对待 “稀世珍宝”。可一旦引种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藏獒的“价值”便瞬间清零。继续养殖需要承担高昂的成本,于是,一些商人毫不留情地将藏獒抛弃,任其在街头流浪,对它们的生死漠不关心。

更棘手的是,这些商人的养狗场,即便不在城市核心区,也多建在邻近城市的近郊。这里环境复杂,人流、车流密集,汽车的鸣笛声、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交谈声…… 各种嘈杂的声响,很容易让藏獒陷入 “应激状态”。

对动物而言,应激反应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一旦触发,它们会出于自保,对周边的一切生物发起攻击。原本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瞬间变成了藏獒的 “狩猎场”,路人稍不留意就可能遭遇危险。

城市里的流浪藏獒已足够令人头疼,乡村中的流浪藏獒更是 “心腹大患”。在很多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些牲畜,小到鸡鸭,大到牛羊,种类繁多。

起初,村民们买藏獒,是想让它们看家护院,抵御黄鼠狼、狼群等天敌对牲畜的偷袭。可他们大多不了解藏獒的饲养方式:有的给藏獒喂错食物,导致其身体虚弱;有的不懂如何安抚,让藏獒变得异常亢奋。无论哪种情况,藏獒不仅无法履行 “护院职责”,还会对村民的安全造成威胁。无奈之下,不少村民只能将藏獒抛弃,这让乡村的流浪藏獒数量越来越多。

体型庞大的藏獒,食量也大得惊人。失去主人喂养后,村里的牲畜养殖场就成了它们的 “自助餐厅”,鸡鸭牛羊频频遭殃。

更糟糕的是,很多担心狼群偷袭的村庄,本就临近自然保护区。即便人们把流浪藏獒赶出村子,它们也会钻进保护区,凭借强悍的战斗力,一跃成为食物链顶端的 “掠夺者”。

曾有人拍到这样令人揪心的画面:一群流浪藏獒围攻一只雪豹,最终将其重伤。要知道,雪豹可是高原生态中的 “顶级猎手”,连它都难逃藏獒的围攻,足以说明流浪藏獒对其他野生动物的威胁有多大。我们耗费多年心血建立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很可能因为流浪藏獒的存在,功亏一篑。

03

故土难安:西藏本土的流浪藏獒困局

或许有人会问,西藏是藏獒的 “老家”,在这里,它们总该能安稳生活吧?

遗憾的是,即便在故土,藏獒同样难逃 “流浪命运”。如今的西藏,流浪藏獒数量早已不容小觑,如何治理,成了当地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何藏獒在家乡也会沦为流浪犬?

首要原因,是 “供过于求” 的市场泡沫。起初,藏獒在西藏只是牧民的伙伴、护院的 “卫士”,数量与需求基本平衡。可随着 “藏獒热” 的蔓延,藏獒逐渐被赋予了 “商品属性”—— 一只品相好的藏獒,能卖出天价。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开始疯狂让藏獒繁殖,盼着能靠卖幼崽 “一夜暴富”。

然而,炒作带来的热度终究是昙花一现。随着城市里陆续出台 “禁养大型犬” 的规定,加上人们对藏獒的热情消退,愿意买藏獒的人越来越少。那些盲目扩大繁殖的饲养主,既没预料到市场会突然降温,又无力承担持续上涨的饲养成本。

摆在他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给藏獒实施安乐死,要么将其抛弃,任其自生自灭。很多人选择了后者,这直接导致西藏的流浪藏獒数量激增。

更让饲养主们始料未及的是,藏獒本就是 “野外生存的强者”。在被人类驯化之前,它们早已在高原上历练出了过硬的生存本领,基因里的野性从未消失。流浪后的藏獒,很快就适应了野外生活,甚至会自发形成 “犬群”。加上牧民长期的驯养,让它们养成了 “昼伏夜出” 的习惯 —— 而高原上的大多数动物,夜间都处于休息状态。这一 “时间差”,让藏獒在野外觅食、活动时几乎没有对手,生活得 “游刃有余”。

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环境,让藏獒的繁殖欲望愈发强烈。每年秋季是藏獒的发情期,它们的繁殖效率高得惊人:每窝能生下 5 到 8 只幼崽,从受孕到生产,仅需两个月左右。强大的生存能力加上惊人的繁殖速度,让西藏野外的藏獒种群不断壮大。

如今,流浪藏獒不仅影响着当地牧民的生活,还在悄悄改变着高原的生态平衡,成为一道摆在西藏面前的 “治理难题”。

结语

从备受追捧的 “高原王者”,到四处流浪的 “生态隐患”,藏獒的命运转折,不仅是一个物种的兴衰,更折射出人类在利益与责任面前的选择。

如何让藏獒摆脱 “流浪悲剧”,既需要理性看待物种价值,避免盲目炒作,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饲养管理与救助体系。唯有如此,才能让这只曾守护高原的 “忠犬”,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 “归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再过2天!江西高温全面下线 多... 天气趋势 在秋老虎的持续坐镇下 这两天我们依然维持晴热的天气面貌 今天中午2点 除了赣北北部和赣南南...
盛况已任湖州师范学院院长,曾任... 澎湃新闻记者从湖州师范学院官网获悉,盛况已任湖州师范学院院长。 公开资料显示,盛况,男,汉族,19...
这个红色旅游名单全省仅 10 ... 近日,全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活动在临沂市沂南县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10家山东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培...
9月新疆旅游团15天游一家四口... 刚结束9月新疆15天游的一家四口,真心推荐这条经典路线!新疆的秋日美到心颤,金黄胡杨、湛蓝湖泊与辽阔...
夏日餐桌C位!广东芥末章鱼脚,... 广东芥末章鱼脚是一道在广东家庭中颇受欢迎的风味小菜,其特点是制作快捷、风味鲜明,尤其适合在夏日餐桌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