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长治域内,再说说高平、晋城。
高平市距离长治市自驾或驾车距离大约为60公里,时间大约70分钟。长治机场也是距离高平最近的机场。而高平到长治的动车也只有20-30分钟。虽然高平作为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但因高平文物之多足以可以单独来说说高平。
高平市被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域内仅国保级文物就达22处、省保22处、现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处不可移动文物。宋金时期的古建筑超过长江以南的总和。
高平古建还拥有4个“全国之最”,元代姬氏民居是我国最早的木结构民间住宅建筑;开化寺的壁画是中国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壁画;二郎庙金代古戏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戏台;崇明寺中佛殿内保留着中国现存唯一的断梁结构。
说完高平再来说晋城。晋城有“东方古堡之城”的美誉,域内有117座古堡,我们只选择了几处,像是皇城相府、郭峪古堡、湘峪古堡、砥洎城、天官王府都走了一圈。
如此星罗棋布的点位,真有些目不暇接,只能按照线路的流畅,选择了一部分。根据姚老师的建议,没有疲于奔命的急行军,不做特种兵,而是确定了三个主题,做了一次主题深度游。用三条清晰的线索,读懂晋东南的精华 。
第一条线:穿越千年的彩塑艺术精华巡礼
山西的彩塑,是一部立体的中国雕塑史。这次行程,集齐了宋、元、明三个朝代的顶级代表作,直观感受到了风格的演变:
宋代之雅:在玉皇庙的宋塑侍女像中,我看到了含蓄内敛、典雅优美的巅峰。她们姿态自然,神情恬静,衣纹流畅如水,充满了人间的生活气息和含蓄的东方美感,是宋代审美“韵外之致”的完美体现。
元代之力: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代表的是元代雕塑的生动传神与狂野想象。匠人刘銮将天文星象与人性、兽性完美融合。每尊塑像都充满动感,衣袂飘举,表情激昂,人与神兽之间互动自然,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明代之诡:高平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则展现了明代艺术的极致写意与装饰性。工匠以铁丝为笔,泥塑为墨,塑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造型。线条繁复夸张,表情凌厉诡谲,将材料的可能性推到极限,营造出一种既惊悚又灵动的超现实美感,令人过目难忘。
第二条线:探访明末古堡群的防御智慧
从皇城相府的气派,到郭峪、湘峪古堡的沧桑,走的是一条 “明代北方古堡群”探访线。这些巍峨的城堡式建筑,并非为了奢华,而是明末动荡社会背景下 “自保”与“聚居”的生存智慧结晶。
官宦巨宅(皇城相府):展示了泽商家族“由商而富,由富而仕”后,如何修建兼具居住、防御与荣耀象征的家族城堡。河山楼、藏兵洞、层层叠叠的城墙,是其乱世求存的实体见证。
民间堡垒(郭峪、湘峪等):这些古堡更质朴,却更能体现民间集体的防御智慧。一整个村落聚居于一城之内,共用城墙、碉楼,共同抵御外敌。行走其间,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和团结求存的强大意志。
第三条线:解锁多元并蓄的山西民间众神谱
山西的民间信仰,如同一桌热闹的神仙“流水席”。在行程中,无意间拼凑出了一幅丰富多元的山西民间众神图谱。
佛教世界:铁佛寺的二十四诸天,是佛教护法神体系的华丽展现。
道教天庭:玉皇庙则是一个庞大的道教神仙体系,从最高神玉皇大帝到各部门神仙(文昌、财神、药王)、再到二十八星宿等自然神,等级森严,各司其职。
地方信仰:二仙庙(祈求风调雨顺、子孙昌盛)、成汤庙(纪念商汤祈雨)等,则反映了根植于本土、解决具体民生问题的朴素民间信仰。
这条“众神线”让我明白,山西人的精神世界是实用且包容的。他们逢庙便拜,见神就敬,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构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复杂、最生动的人文风景。
旅行建议:
对于时间有限的旅行者,不必贪多。选择一条你最感兴趣的主题线(推荐首选彩塑线),深入探索其中的2-3个点,远比走马观花打卡所有名片景点收获更大。这条线路上的每一处,都值得你放下手机,静静凝视,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