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与东盟双向奔赴提速!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盛会落地郑州
创始人
2025-09-16 20:41:07

【大河财立方 记者 丁洋涛 文图】9月16日,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披露,这场聚焦粮农合作的国际盛会将于10月12日至14日再度落地河南郑州,这既是对河南与东盟多年务实合作成果的肯定,更将为双方深化粮农领域协同发展、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从大会筹备的“精雕细琢”,到河南与东盟合作的“硕果满枝”,再到郑州作为承办地的“硬核支撑”,一幅中原与东盟粮农携手、共赢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数智赋能盛会将启,

三维聚焦打造粮农合作新平台

“本届大会以‘数智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为主题,将从‘粮·融·智’三个维度,为河南与东盟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桥梁。”发布会上,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详细介绍了大会筹备情况,勾勒出一场“可触、可感、可闻”的粮农盛会轮廓。

从活动安排来看,本届大会精心设计了“开幕仪式、主题大会、专题活动、参观考察”4项重点内容,层层递进推动合作落地。

开幕仪式上,国内外政界人士、知名专家学者、龙头企业家将齐聚郑州,解读粮农产业政策、交流发展趋势,并正式启动“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综合示范中心”,目前组委会已向东盟十国及东帝汶等有关农业部门、地方和驻华使节发出邀请,各方响应积极。

主题大会则聚焦全球粮食安全、科技赋能粮农合作、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政策应对等核心议题,还将促成20对中外企业现场签约,让合作从“共识”变为“实效”。

专题活动更显“精准对接”特色,6场细分领域活动涵盖粮油产业、农产品国际贸易、畜禽业合作、智慧农业发展等方向,尤其是“豫农优品全球化品牌发布会”和企业“一对一”精准对接会,将直接为河南优质农产品“出海”东盟、东盟特色资源“走进河南”搭建通道。此外,参会嘉宾还将走进河南博物院、省内知名粮农企业,在文化交流中深化合作认知。

展览展示同样亮点纷呈。大会设置3万平方米展区,分国际、国内两大板块共9个展区,实现“成果展示+体验互动”双升级。国际板块共有3大展区中,“一带一路”及东盟国家主题展区将集中呈现各国农业资源与合作项目,全球农产品贸易展区重点展示跨境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国际合作示范展区,主要展示海外农业园区、援助项目成果及中外农产品供应链对接情况;国内板块则通过乡村振兴成果展区、“豫农优品天下行”展区等6大展区,全方位展现河南农业发展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展区还融入声光电、VR/AR、互动装置等潮流元素,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科技赋能粮农”的魅力,真正实现“河南农业走出去”与“东盟资源引进来”的双向奔赴。

贸易通道品牌多重发力,

河南与东盟粮农合作硕果满枝

一场高规格国际盛会的落地,离不开长期积累的合作基础。近年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与东盟的粮农合作中,以贸易为纽带、以通道为支撑、以品牌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贸易往来持续升温,成为双方合作的“压舱石”。据河南省委外办主任梁杰一介绍,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达1091.5亿元,东盟跃升为河南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其中农产品出口额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东盟成为河南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

如今,东盟的榴莲、山竹等热带水果通过便捷通道端上河南百姓餐桌,河南的食用菌、速冻食品、休闲食品、东方红拖拉机则走进东盟市场。思念速冻食品年产70多万吨,成为海外华侨华人“舌尖上的惦念”;中铁装备盾构机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为当地基建提供“中原智造”;郑州陈氏阳光果蔬公司更在柬埔寨流转2500亩果园种植优质榴莲,更多“豫字号”产品在东盟市场开疆拓土。

“四条丝绸之路”的畅通,为合作插上了“翅膀”。空中丝路打造“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通道,郑州至金边、吉隆坡双枢纽建设稳步推进,曼谷、新加坡等全货机航线的开通保障生鲜农产品快速流通;陆上丝路依托中欧班列(郑州)向南延伸,至越南河内、老挝万象的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省2/3以上;网上丝路借助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让东盟商品通过“指尖下单”快速进入河南,同时河南商品也畅销东盟;海上丝路则以“铁海公”多式联运,为大宗商品提供经济高效的物流选择。

品牌建设更让双方合作“成色”十足。河南农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寰介绍称,河南举全省之力打造“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涵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国内国际权威认证要求的“十大金标准”,首批认定377家企业、717个产品纳入品牌名录。

李晓寰表示,通过“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2025年上半年带动线上零售额27.78亿元,食用菌、玉米罐头等产品远销亚、非、欧、美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河南农业的“硬实力”为品牌背书: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生产全国1/10的粮食、超1/4的小麦;蔬菜种植面积、食用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灵宝苹果通过HACCP、BRC欧美认证,西峡香菇、杞县大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目录,让“豫字号”农产品既有“中国执照”,又有“欧盟签证”, 有效保障了“买全球、卖全球”。

郑州担当:区位产业创新三重优势,铸就粮农合作“核心枢纽”

作为本次盛会的承办地,郑州为何能成为河南与东盟粮农合作的“首选平台”?答案藏在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创新动能中。

区位交通的“枢纽力”,让郑州成为“内外联通”的关键节点。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凤芝表示,郑州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4至6小时通达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区;首创“中欧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多式联运模式,成功开行越南、泰国进口水果冷链专列和农产品出口冷链专列;郑州机场北货运区投入运营,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陆海联动、铁海直运模式落地,进出口货物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依托这些优势,郑州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实现年交易量2000万吨、交易额近10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流通枢纽。

农业产业的“集聚力”,为合作提供“硬核支撑”。作为河南省会,郑州集聚了全省优质的科研院所、人才和龙头企业:全市有107家种子企业,2024年种子销售额48亿元,占全省的34.5%,豫玉种业、秋乐种业跻身全国销售20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近千亿元,“三全”“思念”“好想你”“白象”“蜜雪冰城”“千味央厨”等农业品牌产品享誉海内外,其中蜜雪冰城在东南亚开设超4000家门店,成为“豫字号”出海的代表。

智慧农业的“创新力”,更让郑州走在产业升级前沿。郑州加快推动“三农”工作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平台,构建“1+5+N”融合格局,“蓝天卫士”“农机云”实现数据一键调度,“郑慧农”AI数字人上线运行。

从“中原粮仓”到“世界餐桌”,从单一贸易到全方位合作,河南与东盟的粮农携手,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农业领域的生动写照。10月的郑州,这场粮农盛会将成为新的起点,让中原与东盟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共同书写粮农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王时丹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apoker猫腻!aapok... 自定义(Poker World)系统规律,只需要输入自己想要的开挂功能,一键便可以生成出微扑克专用辅...
aapoker猫腻!aapok... 自定义新版Epoker系统规律,只需要输入自己想要的开挂功能,一键便可以生成出微扑克专用辅助器,不管...
aapoker猫腻!aapok... aapoker猫腻!aapoker外挂实测,新版德扑之星一贯真的有挂(有挂技巧)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
aapoker猫腻!aapok... 您好:纸上战争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
aapoker猫腻!aapok...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开挂秘籍必备方法+v(8207163)WePoKeapp计算辅助可以实时透视知道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