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儿个唠唠杨贵妃到底胖不胖这事儿,这背后可藏着盛唐审美的大秘密,还得从敦煌壁画里找答案呢。说起杨贵妃,大家脑袋里可能就冒出个胖美人的形象,毕竟 “环肥燕瘦” 这说法太深入人心了。可实际上,杨贵妃真像咱以为的那么胖吗?
你瞧,在不少历史记载里,对杨贵妃身材的描述可有意思了。《长恨歌传》说她 “纤秾中度”,啥意思呢,就是胖瘦刚刚好,丰腴却不过头,艳丽又不失端庄。还有那《旧唐书》讲杨贵妃 “太真姿质丰艳”,很多人就觉得这 “丰艳” 就是胖呗,其实啊,“丰艳” 指的是丰满艳丽,可没实锤她胖。
再看大诗人杜甫,他和杨贵妃可是同一时代的人,在《丽人行》里写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明摆着说杨贵妃肌肤细腻,身材匀称,不胖也不瘦。白居易在《长恨歌》里那句 “侍儿扶起娇无力”,也让人感觉杨贵妃是个娇弱的女子,怎么看都不像是胖得走不动道的。这么说来,杨贵妃大概率不是个胖得离谱的人,可能就是身材丰腴,有点肉肉,曲线玲珑那种。
那为啥大家老觉得杨贵妃胖呢?这就得聊聊盛唐时期的审美了,而敦煌壁画在这当中可起着关键作用。走进敦煌莫高窟,里头的壁画上画着好多人物形象,不少仕女图里的女子都是体态丰腴的模样,脸蛋圆润,身形富态。像唐代画家周昉画的那些美人图,画里的女子大多都是这种丰满的体态。可这就能说明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就一定胖吗?其实不然。
在初唐那会儿,从不少绘画作品和诗词描述来看,人们欣赏的还是纤腰细肢的瘦美人。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里,唐太宗身边伺候的宫女可都是身材纤细的小姑娘。就算到了盛唐,唐玄宗给儿子选妃,标准也是 “细长洁白”,他之前宠爱的梅妃也是清瘦俏丽的。这么看,唐玄宗的审美更偏向瘦子美女或者身材匀称的。
那敦煌壁画里为啥会有这么多丰满的女性形象呢?有人说,盛唐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人们心态大气,雍容富态才显天朝上国的气象,所以以胖为美。但这说法不太站得住脚。你想啊,从隋朝到五代,审美不可能因为一个唐朝就突然大变。而且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唐代墓葬里那些体态丰腴的女俑和壁画里的女性,生活时间大多集中在武则天当政到唐玄宗时期,其他时候还是以清瘦修长为美。
其实,敦煌壁画里这些丰满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地域和绘画风格的影响。当时关中地区的妇女可能相对体型较大,画家们以当地妇女为参照,画出来的仕女图自然就丰满些。再加上宫廷贵妇生活优渥,养尊处优,自然容易长胖,入画之后就显得丰腴。就像《虢国夫人游春图》里,虢国夫人和那些达官贵妇们,个个都挺丰满的。但这并不代表整个唐朝都以胖为美,更不能说杨贵妃就一定胖。
这么一分析,杨贵妃到底胖不胖还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就算有肉,也绝对不是那种胖得走形的。而敦煌壁画里的那些丰满形象,更多是一种艺术呈现,不能简单等同于盛唐时期全社会的审美标准。咱对杨贵妃和盛唐审美的印象,说不定被这些表象给误导了。你说呢,家人们?你们对杨贵妃的身材和盛唐审美这事儿,有啥不一样的看法,都来评论区唠唠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