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全球地下水的储量,是地表水的100倍。可是,在非洲的一些地区,很多人还是提着水桶,去浑浊的水坑里打水喝,甚至因为喝了脏水,患上疟疾、霍乱等疾病。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有这么多地下水,非洲人为什么不打井取水呢?
据了解,非洲的地下淡水资源总量,约有66万立方公里。其中,撒哈拉沙漠地下的“努比亚含水层”,储量就高达15万立方公里,比我国所有湖泊的总水量还多3倍。
可是问题在于,这些地下水,大多藏在干旱区的深层地下。而撒哈拉沙漠周边的地下水,埋深普遍超过50米,有的地方甚至达到200米。
比如,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虽然地下水埋深较浅,但是这里热带雨林密布,打井需要先清理植被,成本很高。
再说了,不是所有地下水都能喝。非洲很多地区的地下水,含有高浓度的氟化物、砷或盐分。其中,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周边,地下水氟化物含量为8毫克/升,是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的5倍,长期饮用会导致氟斑牙、骨骼变形。
所以,要让这些地下水达到饮用标准,需要安装过滤设备,而一套简易的除氟设备成本约2000美元,相当于当地居民3年的收入,他们根本承担不起。
那么,非洲人打井到底有多困难呢?
这里,我们以肯尼亚为例。打一口50米深的手压井,需要钻井机租金、钢管、水泵、井盖等,一共约1.5万美元。还有就是人工成本,需要5-8个工人,连续工作5-7天,工资约3000美元。
此外,把设备运到偏远村落,需要租用卡车,又需要2000美元左右。加起来,打一口井的总成本约2万美元,而肯尼亚农村居民年均收入约2000美元,一口井相当于10年的收入,根本无力承担。
其实,比打井更难的是维护。非洲很多村落的井,打出来后用1-2年就会坏。手压井的水泵是塑料或铸铁做的,非洲高温天气下,塑料水泵容易老化开裂,而铸铁水泵容易生锈,更换一个水泵需要300美元,没人愿意出钱修。
有人说,非洲人“宁愿喝脏水也不打井”,是不重视健康。其实,这是他们在喝脏水和花光所有钱打井之间,选择了前者。
去河边或者水坑打水,不需要花钱,每天花2-3小时就能打到足够的水,虽然有感染疾病的风险,但是当地居民大多有一定的抵抗力,而且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简单的治疗缓解。
还有,在非洲很多村落,取水不仅是获取水,还是一种社交活动。妇女们每天一起去河边打水,会交流家事、分享信息,甚至找对象。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持续了几百年,很难因为一口井而改变。
所以说,非洲人或许并不是不愿意打井取水,而是因为成本太高了,他们根本无力承担。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们“不重视健康”,更要理解他们的现实困境,因为非洲很多地方,实在太贫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