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萌咔红色美育推普团”的学子们,在指导老师汪超、周昕佚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8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活动。团队以共青城市富华山旅游区本土红色资源为内核,通过“推普+语言调查”“推普+职业技能”“推普+红色文化”等多元路径,构建起“语言赋能+文化浸润”双轨模式,让青春动能注入乡村振兴,让红色基因与语言文化共筑乡土发展的坚实根基。
在共青城市博物馆,成员通过历史文物、产业发展与文化艺术展区,系统梳理共青城精神形成脉络。走进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借助实景复原场景,感受垦荒先辈奋斗历程,挖掘本土红色语言资源。同时,团队面向富华山旅游区游客、街道社区儿童群体发起“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问卷调查,选取典型对象深度访谈,精准掌握当地语言使用现状,为推普工作找准文化共鸣点。
“我们是志愿垦荒队员,迎着朝阳,迎着风浪……”在富华山的活动现场,大学生志愿者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艺盛宴”拉开推普序幕。他们与当地孩子们手拉手齐唱《我们是志愿垦荒队员》,清亮童声与青春歌声交融,将富华山垦荒队员“艰苦创业”的故事轻轻唱进心间。随后,大学生们通过剧目表演重现垦荒劳动场景,奏响《垦荒进行曲》激昂旋律,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跺脚,在互动中感受语言韵律之美。
在“双语卡片”制作环节,他们引导孩子们书写共青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词汇,自主设计卡片样式,让语言差异认知在动手实践中自然深化;在富华山种桃书屋,大学生带领孩子们创作红色主题手抄报、创编红色童谣、编排垦荒推普小剧场,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红色词汇融入实践,让语言学习从课本延伸到生活场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小小红色讲解员”“我是小记者”情景模拟课,更是以富华山“共青垦殖场纪念馆”等为实景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聚焦“欢迎词-讲解词-结束语”规范表达,融入礼貌用语训练与沟通技巧指导,帮助孩子们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
为打破时空限制,大学生团队还依托“数字语博科技助力”模式,与富华山家庭建立“共青推普小助手”微信群。他们每日推送发音示范音频、红色故事讲解视频,将调研中发现的高频语言问题转化为针对性学习内容,形成“线下调研-线上反馈”的闭环服务;同时,大学生们还为孩子们录制讲解红色故事的影音素材,全程记录语言表达的成长轨迹。这种“云端陪伴+成长存档”的形式,让富华山的推普课堂走出活动周期,延伸到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此次九江职业大学“萌咔红色美育推普实践团”与富华山旅游区的联创实践,不仅让大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锤炼了本领,更让当地的红色文化通过普通话推广浸润童心。(胡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