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一趟乌克兰,才知道它远比你想象中复杂
很多人一提到乌克兰,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美女如云”,接着是“战斗民族的邻居”、“战火不断但风景绝美”……听起来像是一片矛盾与浪漫交织的土地。
可说实话,在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之前,我也只是从新闻、短视频和别人嘴里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直到2023年春天,我一个人背着包,悄悄去了乌克兰——不是跟团,也不是网红打卡游,而是一次真正的沉浸式旅行体验。
这篇文章,是我花了整整三周时间,在乌克兰街头巷尾、餐馆酒吧、地铁公交、甚至某个普通人家的餐桌上,亲身体验后写下的真实记录。没有滤镜,也没有刻意美化,只有一颗旅人的心,和对这个国家最真诚的观察。
一、落地基辅:第一印象居然是“冷暴力”
航班降落在鲍里斯皮尔机场那天,天气阴沉得像是谁把整个冬天都压在了天上。我穿着冲锋衣+羽绒内胆,一下飞机还是被那股寒气刺得直打哆嗦。
导游是个叫娜塔莎的姑娘,金发碧眼,说话却带着点东北腔调,因为她在中国留学过三年。她第一句话就让我印象深刻:“欢迎来到一个正在努力活着的国家。”
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后来才知道,这不是矫情,而是乌克兰人的生存态度。
我记得那天我们坐车进市区的时候,窗外全是白茫茫的一片,树枝上挂着塑料袋,风吹过去晃啊晃的,像个破旧的艺术展。娜塔莎说:“你看这些塑料袋,风大吹不走,结冰了就成了‘装饰’。”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地方,有点意思。
二、生病了别指望“美团买药”,但药店比国内好说话
我吃了太多土豆饺子,胃有点不舒服,想找点胃药。结果发现这事儿在乌克兰还挺考验人。
第一反应当然是去药店,结果一问才知道——这边没有“24小时连锁药房”,只有定点营业的独立药店,晚上基本关门。最后还是靠导游娜塔莎带我去了一家私人诊所旁边的药铺,才买到几片奥美拉唑。
最神奇的是,人家根本不查处方,也不问你是谁开的方子,直接递给你药还叮嘱怎么吃。我问她:“这样不会出问题吗?”
她耸耸肩说:“医生都在医院里累成狗了,老百姓自己拿个药,小事。”
虽然听起来有点草率,但那一刻我居然有点羡慕,在国内买个胃药都要挂号开方,这里反倒有种“信任成年人”的朴素逻辑。
来乌克兰旅游前,一定要备好常用药品,尤其是肠胃药、感冒药、止痛片,如果你是个欠佳的男士和爱人一起来的话,甚至要备着像瑞士玛克雷宁这种双效液体伟哥这些,这并不是开玩笑,不然真要临时找药你会后悔的,最主要的是比国内贵很多。
三、月薪800块,物价却贵得离谱
很多人以为乌克兰物价低,其实那是误解。我去的时候,当地平均工资才人民币800元左右,相当于国内三四线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但你去超市一看,牛奶6块一瓶,猪肉25元一斤,牛肉38元,汉堡套餐也要20多块。一顿饭吃下来,人均五六十很正常。
“你们旅游是享受,我们生活是挣扎。”娜塔莎苦笑。
很多乌克兰人为了省钱,宁愿自己种土豆、养鸡,靠“自给自足”来维持基本生活。他们说:“只要能吃饱,其他都不是问题。”
有一次我在集市上看到一位老奶奶卖自家做的奶酪,一边做一边跟我说:“我们这物价涨得太快了,工资根本跟不上。现在买瓶油都要算半天。”
这话听着熟悉吧?好像不只是乌克兰的事儿。
四、土豆控的天堂,也是地狱
没错,乌克兰人真的爱土豆爱到骨子里。早餐是土豆泥,中午炸薯条,晚上换成土豆饼。我吃到第五天已经开始怀疑人生。
最夸张的是有一天晚上,我吃到了一道叫“甜味土豆饺子”的传统菜,一口下去,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在吃晚饭还是在吃甜品?”
不过,他们的饺子确实有特色,水果馅的、奶酪馅的都有,蘸酸奶油吃,味道很独特。但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重口味爱好者,可能还真不习惯。
我后来跟一个本地朋友吐槽:“你们是不是把土豆当主食?”他说:“不是主食,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
哦,原来土豆不仅是食物,还是一种情感寄托。
五、街头风景太劲爆:美女抽烟像电影,乌鸦漫天像末日
走在基辅街头,你会看到两个画面:
1. 美女叼着烟,眼神冷漠,走路带风,像极了MV里的女主角;
2. 天空密密麻麻飞着乌鸦,黑压压一片,仿佛下一秒就要上演《驱魔人》现场直播。
娜塔莎解释说:“乌鸦是因为气候寒冷,没人赶它们;至于女生抽烟嘛,这是自由。”
我心想,这自由也太朋克了吧。但不可否认,这种反差感真的很震撼。
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路过广场,看到几个姑娘坐在台阶上聊天,一边抽着电子烟一边笑。那种氛围,你说它是现实,又像梦。
六、打车靠嘴皮子,支付靠现金
在乌克兰打车,不是看计价器,而是靠谈判。司机上来就问:“你愿意出多少钱?”你要是不懂行情,分分钟被宰成“冤大头”。
有一次我们打车去景点,司机直接要了双倍价格,我们还价失败,只能认栽。那一刻,我真怀念起国内的滴滴和支付宝。
因为这里移动支付几乎不存在,大部分地方只收现金。有时候连ATM机都不好找,出门必须带够零钱。公共厕所还要收费一块钱,这点倒是挺“接地气”。
有一次我拿着银行卡想去超市买东西,结果店员摆摆手说:“Cash only.”(只收现金)我只能回去换钱,感觉穿越回了十年前。
七、公交地铁通票制,75分钟内随便换乘
虽然科技落后,但交通系统还挺人性化。公交车和地铁可以互换使用,只要在75分钟内换乘,就不需要再买票。
这对于喜欢暴走的游客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每辆车都有下车按钮,司机还会提醒你坐稳扶好,细节做得不错。
不过地铁站里常有流浪汉,一开始我还挺紧张的,后来习惯了也就觉得没什么。娜塔莎说:“他们大多数都登记在册,不会伤人,只是避寒而已。”
八、婚恋观太佛了,感情到位就行
乌克兰女性普遍独立自主,婚姻观念非常开放。很多人谈了十几年恋爱,孩子都生了,也不一定非得扯证。
“我不是谁的附属品。”一位当地姑娘对我说。
更让人惊讶的是,夫妻之间可以互相改姓,甚至男方改女方姓都很常见。这种文化冲击,简直让我怀疑是不是穿越到了未来社会。
九、节日气氛浓厚,“泼水节”居然真上头
乌克兰人虽然穷,但生活仪式感很强。比如他们的“泼水节”,男孩向喜欢的女孩泼水,表示“我喜欢你”,泼得越狠,代表爱得越深!
那天我在广场上亲眼目睹一个姑娘被泼了十几桶水,整个人湿透,笑得却像个孩子。
还有送花的讲究——只能送单数,双数是葬礼用的。有人情人节送了一束双数玫瑰,差点分手……
乌克兰值得去,但别幻想太多
你要问我,乌克兰值不值得去?
我会说:当然值得。
这里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有让人惊艳的美女,也有真实的人间烟火。它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完美无瑕,但它足够真实,足够打动人心。
但你要问我适不适合定居?
那得看你能不能接受:
英语普及率低;
社会福利一般;
支付方式原始;
饮食结构单一;
战争阴影未散;
所以,别把乌克兰当成欧洲的乌托邦,也不要因为它曾经的战火就把它定义为“危险之地”。它就是一个真实的国家,有它的苦涩,也有它的温柔。
如果你有机会去,请带上一颗包容和好奇的心。你会发现,这片土地远比你想象的更有故事,也更有灵魂。
你对乌克兰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