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网友:所有人都在说不要去中国旅游,结果韩国机场都被挤爆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韩国那边网上一堆人在说“千万别去中国旅游”,结果呢?韩国机场都快被挤爆了,全是要飞中国的。
这事儿是不是很熟悉?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看一组数据吧。自从中国11月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后,韩国赴华旅游预订量直接暴增了75%。
什么概念?就是韩国第一大旅行社哈拿多乐公布的官方数据。政策发布前三周和后三周一对比,这增幅简直了。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年轻人现在流行“周五下班去中国“。你没听错,就是周五下班直接飞中国,周末玩两天,周一回来上班。
这操作在首尔已经成了一种潮流。
那问题来了,为啥网上骂声一片,现实中却人潮汹涌?
说白了,还是刻板印象和现实体验的巨大落差。很多韩国人之前对中国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又穷又破”这个层面。
这能怪他们吗?韩国影视作品里的中国形象,你懂的。
但是一旦亲自来了,就是另一回事了。
拿上海来说,韩国游客下了飞机,看到浦东机场的现代化程度,就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再坐个磁悬浮到市区,看看陆家嘴的天际线,基本上三观都要重塑。
在上海,韩国游客用在首尔吃一顿烤肉的钱,能享受三天的美食。这性价比,你说香不香?
更关键的是,他们发现中国人的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完全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豫园、武康路、外滩,这些地方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让韩国游客刷新了对中国的认知。羊肉串、青岛啤酒、火锅、奶茶,这些中国特色美食,在韩国社交媒体上简直成了网红。
你知道最搞笑的是什么吗?很多韩国旅游博主本来是想去”探个究竟”,结果变成了中国旅游的自来水。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中国旅游视频,点赞量比批评中国的帖子高出好几倍。
这说明什么?民众的选择永远比网络言论更真实。
网上那些”不要去中国”的声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媒体渲染的影响。但是当真金白银要花出去的时候,韩国人还是很理性的。
15天免签,来回机票便宜,物价又相对较低,旅游体验还这么好,换你你去不去?
而且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韩国游客最喜欢去的是上海、青岛、北京、大连这些沿海大城市。
为啥?因为这些城市既有现代化的一面,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最重要的是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
韩国年轻人本来就崇尚精致生活,中国这些城市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说到底,旅游是最好的文化交流方式。
韩国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消除了对中国的偏见,这比任何宣传都管用。同时,中国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这是双赢的局面。
当然了,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个现象。韩国游客的增加,确实说明了中国在某些方面的吸引力在提升。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韩国网络上会有那么多负面声音?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其实很简单,就是信息不对等和刻板印象的问题。很多韩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很多年前。
当他们真正来到中国,看到真实的中国时,这种认知差距自然就会产生冲击。
这也提醒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不是光靠嘴说,更要靠实际行动和真实体验。
免签政策的效果已经很明显了,接下来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服务做得更好,让更多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的魅力。
今天的话题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