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半夜时分,我与朋友来到白云山,希望能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一睹日出的美景。由于我们是第一次爬白云山,攻略未做完全,只买到了南门的票。没预约到白云山摩星岭的票,我们都感到略微遗憾。虽如此,我们仍未减爬山的热情,半夜2点多,我们就坐车去往白云山。
夜晚像沉睡的少女,恬静地轻轻发出鼻息。一下车,我和友人就直冲大门,检了票,一股脑跑进了景区。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广州白云山这几个大字。这几个字在黑夜中不知为何,可能是我眼花,像是藏在花丛中似的,但又极为显眼和特别。将自拍保存到手机中,我和朋友就开始沿着黑夜的山路向上爬行。
图片由作者提供
夏日的夜不会寂寥,白云山林间,蝉鸣不会停下呼唤,黑暗不会孤独。山路上灯光投映下,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今日广州的深夜天空没有云,闪亮的星星自然就点缀起黑幕布,忽闪忽闪,这星光也不知是属于哪一光年的。山梯一层层往上抬,一开始还是很平稳的,所以我和朋友都爬得比较轻松。可到后来,梯子开始弯折起来,坡度可以从这一角拐到那一角,蛇一般游走,你也不知道下一脚该转上什么方向,很是考验人的脚踝。我们都开始冒汗了,走着走着,在我们路前面有两位兄弟,看样子也是“特种兵大学生”。他们的速度很快,像是感觉不到疲累,仿佛将登山当成竞速游戏一样。我们走过去询问他们是否也是大学生,他们也说是来白云山看早晨的日出的,我们就相伴而爬,一起向山顶前去。
很快,我们感觉到我们来到了半山腰。令人惊讶的是,半山腰竟然开始拥挤起来,有在凉亭坐着吹风的,有背着书包穿着登山鞋装备齐全的“专业团队”,有欣赏完夜晚景色下山的游人……白云山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大家吹着晚风,可能没有原因,凉爽的心头没有夜晚的困倦,人的精力过了零时,清醒地进入新的一天,期待便从此刻开始。我和朋友拿出背包里的外套夹克披上,夏夜的天也不是温柔热烈的,细雨时不时从空中飘下来。与我们一同上到山腰的两位特种兵兄弟早就不知去向,晚风将他们飘得更远了。
良久,我和朋友一步一步来到摩星岭下的某个凉亭。我看了眼手表,显示现在已经是晚上三点半了,可凉亭里坐满了、躺满了等待日出的人们,从凉亭向外远眺,广州的夜晚景色像一幅画一样尽情供我们欣赏:夜空的照射灯从城市上空照向天际,高楼大厦的顶端,颜色交替更迭;云层下的动态是一架飞机的升空,飞机闪着光亮划过长空,从一个大的光点行驶远方,又缓缓缩成小点离开,平安地去往远方。
在山顶人海的嘈杂中,夜的时间流逝得很快,眯一会眼睁开一会,指针就来到了早晨的五点三十分。远处显示出云朵的混乱,天的昏黑由此刻慢慢变成暗蓝,亭台的照明也无需手电的帮助了,人们的脸清晰,都透出兴奋。我们都从熬夜的疲惫里面逐渐清醒过来,用手指擦去眼眶边的倦意,眯着眼凝视住远处的动向。
人们也聚到一起,往最具有观赏性的平台走去,在不经意间又成了一团团人海。天也给面子,从缝隙中透出一丝弱光来,但还是比较客气。朋友对我说他快坚持不住了,熬了一夜的黑眼圈渐渐磨去了他的意志,只有初升的太阳才能平复他的心情。我笑了笑,感受到空气中逐步提高的气温,我觉得太阳要出来了。
终于,天边的云浪散去波涛,远处能见到的第三座峰峦顶部,阳光洗刷去遮蔽。这阳,似顽皮的孩童瞧见了我们,一会儿笑哈哈的,将灿烂笑容全部映照;一会儿还想躲一片刻;终究是被发现了,整张脸露出来,天也就明亮起来了。山林的树从阴森的黑一下郁郁葱葱,眺望远处,广州市中心的摩天大楼们在太阳的笑容下开启了新的一天,山顶上的我们高呼,为看到日出而喝彩。
人生漫漫如白云般悠长,见暗夜也见日出,岁月无痕,情绪随景在变,莫知向处,莫知来时。悠悠白云环绕山峦,可谓粤之仙境,引四周游人攀登,勾八方旅客留恋。笔者小作云:白云天见山望远,白云处览绿散心,白云家平和安宁。欲知粤,先知白云山;登白云山,与山共乐,与白云共乐。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罗振宇,广东茂名人,笔名阿牧,共青团员,广州理工学院学生,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在文学创作中,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与思想的深刻挖掘。信奉格言“以文心温暖人心”。作品入选过院校刊物,擅长多种文体创作,作品风格多样,既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也有深刻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