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位于日照市东北部,因山海相连、海天一色而得名。36公里黄金海岸线蜿蜒舒展,28公里阳光绿道串联起星罗棋布的礁石奇观与碧波荡漾的海水浴场,这里先后荣获国家级“美丽海湾”“中国天然氧吧”“美丽中国·全域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等称号,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而坐落其间的山海天人民法庭,正以司法之力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着一抹靓丽的法治“枫”景。
巡回审判:与山海同频的司法创新
当海风轻拂桃花岛景区的巡回审判点,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上演。
来自安徽的李女士去年夏天到日照旅游时入住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一家民宿意外受伤。该案经辖区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未果后于2025年3月导入诉讼。考虑到旅游旺季即将来临,旅游纠纷逐渐增多,山海天法庭便将庭审现场搬到了设在桃花岛景区的巡回审判点。庭审敞开大门向游客开放,陆续有游客了解到案件详情后加入旁听,此次庭审还专门邀请旅游行政机关、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街道旅游办、民宿代表到场旁听。法槌声与海浪声交织成独特的法治交响,各行各业代表与往来游客共同见证着这场“看得见的公正”。
“今天的庭审像一把尺子,既为纠纷调解提供了标尺,更让游客触摸到法治的温度。”辖区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一名调解员在旁听完这场庭审后感慨。
法治润心:在风景里播下法治种子
“在景区遇到强买强卖怎么办?”“乘坐海上游艇有没有必要购买保险?”“起诉立案的流程是什么?”今年清明小长假,山海天法庭组织干警到日照森林公园开展旅游专题普法,并就游客提出的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每逢旅游旺季,景区里的“法治补给站”总会吸引游客驻足。干警们精心布置的普法小摊上,《旅游维权指南》化作贴心锦囊,“摊主”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着游客关切,引导游客理性、合法解决矛盾纠纷,并及时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超有料”法治大礼包受到了景区、游客、商家的广泛欢迎,众多游客和商家在普法小摊前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这样的司法服务很贴心。“以前觉得法律高高在上,现在明白它就是经营的好帮手”,景区经营者老张拿着法庭编制的《旅游业风险防控手册》说道。
近年来,山海天法庭立足辖区地域特点,深入践行能动司法理念,积极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将在景区设置的“普法小摊”和在辖区两个街道建立的“一镇街一法官”机制打造成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远端化解的前沿阵地,切实扩大了司法服务的覆盖面,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专业与温度”并存的司法新体验。
共治图景:绘就多元解纷同心圆
4月11日下午,在山海天法庭“警司法联调工作室”里,一场关于“退订酒店应否收取违约金”的联合研讨正火热进行。法庭、市场监管、旅游协会代表围坐而谈,窗外波涛起伏,室内智慧激荡。
“近期,我们接到大量关于预订酒店或民宿后,游客在入住前退房,但酒店或民宿不退房费或仅退少量房费的投诉,别看标的额不大,但是却很难调解……”参加座谈的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出了以上困惑。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思维碰撞,各方一致认为,既要通过执法、司法为游客保驾护航,又要合理维护好经营业主合法权益。研讨结束后,各方就类似纠纷处理意见达成初步共识,这正是山海天法庭参与构建“4+N”多元解纷体系的缩影。
针对旅游合同、旅游服务、旅游消费等民事纠纷或一段时期内游客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共性问题,当地构建了以法庭、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为固定主体,根据不同纠纷类型增加“N”个单位或社会力量的“4+N”联调机制。依托该机制,山海天法庭在法庭内设立“警司法联调工作室”,在卧龙山司法所和山海天派出所各设立一个“调解工作室”,积极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以及旅游企业、行业协会进行对接。
此外,针对旅游企业或行业协会提出的司法需求或研讨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山海天法庭充分发挥在多元化解决机制中的引领、推动作用,先后编制了《民宿行业风险防控预案》《物业纠纷法律意见书》《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司法意见书》,真正实现了调解网格共建、民情信息共享、风险隐患共排、矛盾纠纷共调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了“全链条”综合治理效能。
潮起潮落,法治的脚步永不停歇。如今的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巡回审判庭的国徽与海上日出交相辉映,普法小摊的灯火与星光沙滩彼此守望。山海天法庭,正以司法之力守护着每一朵浪花的欢歌,将法治精神镌刻在海天之间,为辖区旅游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