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这片位于非洲之心的沉睡巨人,历史上曾是加涅姆-博尔努帝国、瓦达伊帝国等多个古老王国的交汇处,这里是繁荣的跨撒哈拉贸易路线上的重要节点。19世纪末期,欧洲列强的探险队抵达此地,开始了对乍得的殖民统治,直至1960年,乍得才迎来独立的曙光。
乍得不仅以其广阔的撒哈拉沙漠景观而闻名,还有肥沃的沙里河谷和平原,被誉为“生命之湖”的乍得湖盆地,支撑着周边数百万人民的生活。这里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栖息着诸如狮子、大象和各种鸟类,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些最珍贵自然资源的产地。
乍得政府近年来开始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教育、卫生条件的提升,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开发,致力于推动农业和畜牧业领域的发展,农作物从传统的棉花种植扩展到了芝麻、花生等更丰富的种类。与此同时,“油藏丰富”的乍得也在积极开发其石油、天然气资源,为该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说,新时代的乍得正敞开怀抱,准备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投资浪潮。
“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
推动下的中乍友谊
中国与乍得建立外交关系始于1972年,而中乍在经济和技术层面的互利合作始于1987年。中国在乍得完成的主要经援项目包括人民宫、水稻垦区恢复、中乍友谊医院和坦克修理厂等。2006年两国复交后,中国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市完成了市政道路整治和农业技术合作等项目。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乍合作日益紧密。乍得的腰果、渔产品等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双方在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领域的交往也日渐频繁起来。
中国农业专家给乍得农民讲解水稻育秧技术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乍两国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乍得总统穆罕默德说:“感谢中方为乍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宝贵帮助,乍方坚定致力于同中国进一步深化友好互利合作。”
为深化中非合作论坛成果,中乍双方将签署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花生和芝麻输华、新闻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乍得的文化与经济发展魅力
细看地图上的乍得,紧邻南部中非共和国,位于非洲中心区域,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早期居民萨奥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后来历经法国殖民统治,殖民文化在此繁衍。这里,阿拉伯血统的柏柏尔族、瓦达伊族等与萨拉族、马萨族等共同创造着乍得历史。作为一个充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国家,乍得正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踽踽前行,同时保护和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拥有256个民族的多彩乍得
乍得是一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是世界上民族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有256个民族之多,这些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族群,分别为柏柏尔人、阿拉伯人和黑人。乍得的北部、中部和东部主要是阿拉伯血统的柏柏尔族、瓦达伊族、图布族、巴吉尔米族等;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萨拉族、马萨族、科托科族、蒙当族等。
二百多个民族让这里的文化丰富而多彩,服饰、音乐、诗歌、舞蹈、雕刻艺术、传统格斗和仪式化的面部纹身等各具特色,像萨拉族的“ngambe”面具舞蹈就特别有名,通常在社区庆典、丰收季节、婚礼或其他重要事件中进行表演,吸引了很多对非洲传统艺术感兴趣的外地人。
在饮食方面,乍得的菜肴以谷物、肉类、蔬菜和豆类为主,主食包括小米、高粱或玉米制成的浓粥,以及一种混合了洋葱、辣椒、西红柿等食材的“sofrito”,常用来搭配各种主食。
特色菜肴如炖牛胸肉、蘑菇炖鸡和羊肉配米饭,都是乍得的传统美食。这些菜肴通常搭配米饭或面包食用,口感浓郁,深受当地人喜爱。
乍得的音乐文化同样丰富多彩。流行的乐器包括竖琴“kinde”、长号角“kakaki”和葫芦弦乐器“hu hu”。不同种族有着各自独特的乐器和音乐风格,如萨拉人和加涅姆布人都有各自的传统乐器和演奏方式。
首都恩贾梅纳,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枢纽。这里的街道和市场是体验乍得传统生活方式的绝佳地点。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和当地美食,深入了解乍得的文化和历史。
恩贾梅纳的大市场
资源丰富的乍得
非洲有33个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乍得是其中之一,作为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乍得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面临挑战。然而,这个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农业和畜牧业资源。
尽管乍得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石油资源被西方国家的公司控制和垄断,这些公司抽取了大量的原油,但并未在当地进行投资建厂,导致乍得在石油资源开发上未能获得应有的利益。
尽管如此,乍得人民依然展现着经济发展的极大勇气和决心,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这也让乍得有了“勇气之心”的叫法。
近年来,乍得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贫困率从47%降至42%。2023年,乍得国内经济增长率达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共财政的改善和工业生产能力的增强,特别是电力生产水平的提高。乍得政府正通过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吸引投资等措施,来促进经济的强劲增长。
除了石油出口,乍得的农业和畜牧业也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以小米、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还生产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畜牧业则以牛、羊、骆驼等为主,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乍得的骆驼群
乍得与中国在经贸合作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在乍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石油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非洲之心”乍得的
商业潜力与投资机遇
虽然地处非洲内陆,但是乍得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位,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一块宝地,在农牧业、新能源、石油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商业机遇。
No. / 01
石油产业
乍得的石油储备,在非洲国家中位列第十,现如今,石油已成为该国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约90%的石油产量用于出口。乍得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预计在2029年前将实现超过0.54%的复合年增长率。由中企实施的乍得上下游一体化项目,累计新增石油可采储量超1亿吨,原油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炼厂累计生产和销售石油产品530万吨。
No. / 02
农牧业
乍得的农业生产力相对较低,主要受限于技术和资本的缺乏,多数农民依赖传统耕作方法,灌溉系统不发达,化肥和农药使用率低。尽管如此,乍得的农牧业资源还是非常广阔的,在东南部乍得湖盆地和西南部尼日尔河盆地均有土地适合耕种,畜牧生产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地区。当地主要农产品除了小米、高粱、玉米,还有豆类、花生、芝麻和棉花等等。乍得的农业加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在食品加工和棉花出口方面。
No. / 03
矿产资源
乍得的矿产资源多种多样,主要有铀、石油、黄金、锡、铝土矿。特别是铀矿储量位居非洲前列,是世界上重要的铀矿生产国之一。乍得的铀矿出口占有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主要出口至亚洲和欧洲国家,用于核电站的燃料供应。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该国的铀矿出口有望进一步增长。此外,该国政府也在积极开发其他矿产资源,如黄金和石油,以多样化其矿业出口结构。
No. / 04
新能源
乍得是非洲光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适合光伏产业发展。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这里的电力接入率仅为10%,这为电力建设和供应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乍得对所有建设太阳能电站的设备免税,未来将有25个城市对外开放,推进太阳能建设计划。此外,乍得还优先考虑在清洁水电和新能源领域加强投资。
No. / 05
旅游业
在乍得,可以看到撒哈拉沙漠、热带草原、丰富的湿地和湖泊,这里的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但潜力很大。这里有非洲最大的内陆湖——乍得湖,该国的名字就来源于此,吸引了大象、狮子、河马等众多野生动物。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为喜欢探险的游客提供了沙漠旅行和骆驼旅行的机会。另外,乍得东北部的恩内迪高地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这一地区因壮观的砂岩地貌而闻名,存在着新石器时代的岩画。
对话乍得总理
推动中国企业到乍得投资合作
在中乍友好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万物并育创始人、月印万川国际公益基金会主席央金卓玛与乍得总理哈里纳在“月印万川”全球减贫计划公益晚宴上开展深入对话。哈里纳总理表达了对全球减贫事业的高度关注,并对中国企业在乍得的投资寄予厚望,特别是强调了在能源、矿产资源、农业以及旅游业等方面的合作潜力。
哈里纳总理指出,乍得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其广阔的未开发土地和亟需改善的基础设施为中乍合作提供了空间。从乍得湖畔的广袤草原到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无际沙丘,这片土地期待着中国企业到来,共同探索合作开发的新机遇。
截至目前,在月印万川的积极推动下,已经成功协助多家中国企业进入乍得市场,包括在当地进行石油项目的开采及相关服务,推动乍得的能矿产业技术发展;培育棉花种植、芝麻和花生等农作物技术扶持项目,提升当地农民收入水平。
富饶乍得
一个投资潜力巨大的洼地
从繁华的首都恩贾梅纳延伸至宁静的内陆腹地乌尼昂加湖泊群,乍得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富饶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外界众人的目光。充裕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亟待开发的金、铀等矿产资源,适宜种植多种作物的农业资源......让乍得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投资洼地。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乍得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今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国决定给予乍得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乍得工业与贸易部部长罗贝尔蒂内也曾表示,愿意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乍投资,助力乍得实现工业化转型。
综合来看,乍得的投资机遇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尽管面临基础设施落后和营商环境挑战,但其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月印万川平台服务优势
月印万川平台是一个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的国际资源平台,已与世界120多个驻华使馆及几十个国家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资源共享给企业共同出海,以务实开拓海外投资市场,保障海外资金安全、人身安全。
我们以海外强大高级资源为背景,支撑企业发展,帮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截至现在,已有200多家中国大型企业加入并成为会员单位;为许多国家的大型项目提供了资金与技术支持,推动海外投资落地项目已高达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