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浸染大兴安岭的林梢,阿尔山的夜晚悄然苏醒。这座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最美小城”的边境之城,正以“歌游内蒙古”为笔,以“北疆文化”为墨,在北疆大地上阿尔山正绘就一幅“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壮美画卷。
从圣泉广场的音乐喷泉到氧心森林浴道的民族歌谣,从圣泉雪集的音乐会到阿尔山论坛中心的沉浸式演艺,音乐与自然、文化与疗愈在此交织,勾勒出一幅“白日观山水,夜晚品文化”的全域旅游新图景。
01
/ 风雅北疆
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2025年盛夏,阿尔山论坛中心内,内蒙古艺术剧院打造的《风雅北疆·山水之约》文化演艺持续引爆夜经济。这场90分钟的视听盛宴,以“赞歌”为序章,将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与现代舞台技术融合,让观众在《阿尔山》的杜鹃盛放中触摸自然,在《酒歌》的互动击掌中感受热情,在《万丽》的复调舞蹈中体验参与的快乐。
演出更是巧妙植入地域符号:《莫尼山》呼应阿尔山精神,《圣水迎宾》暗合“中国温泉之乡”美誉,连哈达敬献环节都成为游客自发传播的“文化记忆点”。当草原的风、森林的香与歌声共振,文化便不再是展柜中的标本,而是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鲜活体验。
02
/音乐疗愈
森林与歌声的双重滋养
若说《风雅北疆·山水之约》是宏大的文化叙事,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则是私密的自然诗篇。这条全长5公里的森林步道,以“五感疗愈”为核心理念,将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2.3万个的天然氧吧,与56个民族的智能感应歌单深度融合。当脚步靠近松树林间的隐藏音响,蒙古族长调如草原的风掠过耳畔,彝族月琴跳动着火塘的温度,维吾尔族热瓦普的欢快节奏与林间鸟鸣交织——科技与自然的碰撞,让每一步都成为打开文化盲盒的惊喜。
这种“文化+自然”的双重疗愈,正成为阿尔山歌游疗愈的独特竞争力。景区推出的“云上营地民宿”,让游客推窗即见森林,枕着虫鸣与民族小调入眠,次日再赴森林瑜伽或正念行走,形成“疗愈—住宿—再疗愈”的闭环体验。
03
/ 盛夏狂欢
童梦精灵大巡游的梦幻之夜
当北疆的盛夏裹挟着松涛与花香扑面而来,阿尔山的夜晚却因一场花车巡游沸腾成欢乐的海洋。作为今年夏季文旅活动系列巡演的演出,“童梦精灵大巡游”以“音乐+NPC互动+火焰”的沉浸式体验,将夜晚的阿尔山编织成一场流动的盛宴,为游客解锁“22℃清凉夏天”的极致浪漫。通过花车巡游这种年轻化的表达,让北疆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04
/ 全域共振
从机场到景区的音乐生态链
阿尔山的音乐疗愈之旅,始于抵达的瞬间。阿尔山机场的候机大厅循环播放《阿尔山》,让游客未出舱门已闻草原气息;阿尔山火车站前,乌兰牧骑演员即兴表演马头琴独奏,将“中国最美火车站”变为文化打卡点;城悦大酒店、海神大酒店等高端住宿场所,则通过“民族音乐+温泉疗愈”的套餐设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正重塑阿尔山的城市气质。圣泉广场的音乐喷泉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旋律起伏,潮嗨巷的烧烤摊飘来《酒歌》的欢快节奏——“主客共享”的温情氛围,让夜经济不再是游客的“独乐乐”,而是市民与游客共同参与的“众乐乐”。
从《风雅北疆·山水之约》的文化破圈,到氧心森林浴道的自然疗愈;从圣泉雪集音乐会的极致浪漫,到全域音乐生态的悄然成型,阿尔山正以“歌游内蒙古”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当56个民族的歌声在森林、温泉、冰雪中回荡,这座北疆小城已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更成为中华文化血脉相连的生动注脚。
这个夏天,不妨来阿尔山——让森林与歌声伴你入眠,让文化与自然治愈心灵,让北疆的夜晚,因你而更加璀璨。
来源: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编辑:陈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