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7年刷屏朋友圈的“全室内童话王国”吗?城堡效果图如梦似幻,全球7大设计天团助阵,誓言打造“孩子7天玩不腻”的神话乐园。
新滨湖恒大童世界规划图
网传消息曾被寄予厚望的新滨湖恒大童世界,已确定全部拆除!土地将启动重新规划,未来用途直指住宅或产业用地!
NO. 1|壹
恒大童世界 “全拆” 方案敲定
恒大童世界项目的拆除方案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批,目前已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项目范围内所有已建成的展示区、景观带、临时办公楼,以及尚未动工的规划用地,均被纳入整体拆除范围。
这次拆除不是局部调整,而是彻底清零。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首批拆除的是展示区和围挡,后续将逐步推进主体区域的拆除作业。
土地规划方向:住宅与产业成热门选项
尽管官方尚未发布最终规划文件,但据接近规划部门的消息人士透露,该地块的重新规划将“优先匹配区域人口结构与产业需求”,住宅用地与产业用地成为两大热门方向。不排除混合用地的可能,但住宅和产业会是主力。具体比例还在测算,需结合周边配套、交通承载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估。
项目背景:从 “文旅标杆” 到 “拆除清零” 的唏嘘转身
回溯2017年,恒大童世界首次亮相时曾引发轰动:规划占地超1.5万亩,涵盖童话主题乐园、国际会议中心、高端酒店集群、商业综合体等业态,宣称“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被视为拉动区域经济的 “超级引擎”。
彼时,项目周边房价因“文旅IP”概念一度上涨,如今,这个曾被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程”,却以“全拆”收尾,不禁让人唏嘘。
NO. 2|贰
为何拆?拆了之后怎么办?
新滨湖恒大童世界项目位于六安舒城县杭埠镇北外环路,原规划为大型文旅综合体,包含主题乐园、酒店、商业等业态。但由于恒大集团债务危机,项目自2021年起全面停工。
文旅项目对资金和运营要求极高,恒大退出后,高层选择收回土地重新开发,避免长期烂尾影响区域发展。
恒大童世界的拆除是城市更新中“动态优化”的典型案例。任何规划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发展、人口流动、产业变迁及时调整。上世纪90年代,很多城市规划的工业区,现在都改成了商务区或居住区,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恒大童世界的调整,本质上也是遵循这一规律。
拆了之后地块规划:若该地块调整为住宅用地,住宅用地的开发往往伴随着配套升级。按照规划惯例,住宅项目需配建学校、社区医院、菜市场等设施,这将弥补周边配套不足的短板,长期利好板块价值。
若选择产业用地,又将给区域带来哪些改变?
吸引企业入驻,创造就业岗位
若规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园,预计可吸引 50-80 家企业入驻,直接创造约 2 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行业发展。
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区域竞争力
结合所在城市的产业定位,该地块若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可与周边产业园区形成互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区域在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增加税收收入,反哺城市建设
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区,年税收可达数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道路、绿化、公共服务等城市建设,形成 “产业发展 - 税收增加 - 城市升级” 的良性循环。
吸引人才流入,优化人口结构
产业集聚必然带来人才集聚。据测算,该产业园区若落地,预计可吸引约 3 万名专业人才定居,平均年龄在 25-35 岁,将显著优化区域人口结构。
提升土地价值,激活周边商业
产业人口的导入将带动商业需求,周边商铺租金、写字楼空置率等指标有望改善,形成 “产业兴、商业旺” 的局面。
NO. 3|叁
总结
恒大童世界的拆除敲响了文旅地产盲目扩张的警钟。土地涅槃重生必须坚守两大铁律:
住宅开发绑定人口导入
杜绝“鬼城化”,需同步配建地铁、学校等基础设施,确保居住活力。参考滨湖宝能城改造模式(绿城代建+商业地标),以公共配套激活土地价值。
产业落地强化政策监管
设置投资强度、就业岗位等硬指标,严防二次圈地。
废墟之上,城市更新需要的是清醒的务实主义——拆掉童话的虚妄,才能长出坚实的未来。
第一房智库观点:
土地重生需平衡 “短期效益” 与 “长期价值”
恒大童世界的拆除与重新规划,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需从三个维度理性看待:
维度一:规划调整要避免 “短视化”
无论是住宅还是产业用地,都应避免“唯利是图”的短视思维。若选择住宅,需控制容积率,保障绿化与公共空间;若发展产业,要拒绝“捡到篮子都是菜”,严格筛选入驻企业,确保产业能级。
维度二:民生需求应放在首位
地块规划需充分听取周边居民意见,优先解决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痛点。例如,若周边学校学位紧张,可在住宅用地中提高教育配套比例;若就业岗位不足,产业用地可向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结合的方向倾斜。
维度三:建立 “动态评估” 机制
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规划实施后的动态评估机制,定期监测人口流入、产业发展、配套使用等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城市规划不是 “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