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藻井
藻井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建筑中顶棚的装饰结构,形似向上隆起的“井状”,以交叠方木构成,并绘水生植物纹样(如莲、菱),寓意“以水克火”的防火象征237。敦煌藻井简化了传统木构,演变为倒斗形,中心方井高凸,四周斜坡展开,营造高远深邃的视觉体验
一、
藻井:建筑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藻井,这一源自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顶棚结构,以其精巧的"井状"造型和丰富的装饰纹样,成为传统建筑中最具艺术表现力的元素之一。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在继承传统木构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演变为"倒斗形"结构——中心方井高高隆起,四周以舒缓的斜坡展开,形成强烈的视觉纵深感。这种设计不仅具有"以水克火"的象征意义,更通过建筑语言营造出"天宇垂临"的震撼效果。
在敦煌现存的四百余窟藻井中,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从北朝简朴的莲花纹样,到唐代繁复的宝相花图案,藻井的演变见证了中国装饰艺术的辉煌历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藻井并非简单的建筑装饰,而是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的艺术珍品,成为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生动见证。
莫高窟 55窟 双龙卷瓣莲花纹藻井
二、
纹样: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敦煌藻井的纹样演变犹如一部视觉化的历史长卷。早期的北朝至隋代藻井以自然题材为主,莲花、忍冬等植物纹样占据主导,其中葡萄纹的出现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随着丝绸之路传入的异域元素,被巧妙地融入传统装饰体系,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鲜活例证。
莫高窟 310窟 团龙纹藻井
进入唐代,藻井艺术迎来鼎盛时期。第392窟的双龙莲花藻井将中原传统的龙纹与佛教莲花完美结合,两条游龙环绕莲花的动态构图展现了惊人的艺术表现力。而第329窟的宝相花藻井则代表了唐代装饰艺术的巅峰,桃形莲瓣中融入云头纹样,结构繁复却不失秩序,四角配以飘逸的飞天,营造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莫高窟 392窟 双龙莲花纹藻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407窟的三兔莲花藻井,三只兔子共用耳朵组成循环图案,这个源自埃及、经中亚传入的独特纹样,在敦煌工匠手中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绝佳例证。
莫高窟 407窟 三兔莲花藻井
三、
色彩:矿物颜料的光影魔法
敦煌藻井的色彩运用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画工们采用青金石制成的石青、氧化铁提炼的土红等矿物颜料,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在第386窟的平瓣大莲花藻井中,青绿与土红的强烈对比通过金箔的调和达到完美平衡,而细腻的退晕技法则让色彩过渡如丝绸般柔滑。
莫高窟 386窟 平瓣大莲花藻井
这些历经千年依然鲜艳如新的色彩背后,是古代工匠对材料科学的深刻理解。他们不仅掌握了颜料的提取和制备技术,更创新出"叠晕""破色"等独特技法。例如在第381窟的藻井边缘,工匠故意让色块溢出边界,创造出动态的视觉错觉,这种大胆的艺术处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颇具现代感。
莫高窟 130窟 五龙团花纹藻井
四、
传承:从古老石窟到现代生活
敦煌藻井的艺术魅力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退,相反,它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世纪50年代,著名艺术家常沙娜将唐代藻井元素融入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中,让传统艺术登上国家殿堂。近年来,敦煌藻井更成为时尚界的灵感源泉,国际设计师从中汲取色彩搭配和纹样构图,创作出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的时尚作品。
在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李成先生通过现代手法重新诠释藻井艺术。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精髓,又赋予其当代艺术表现力,让古老的藻井艺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延续了敦煌艺术的生命力,更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
莫高窟 329窟 初唐 飞天莲花纹藻井
(飞天莲花纹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经典题材,常见于佛教石窟、寺庙的顶部(藻井)或壁画中,尤以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图案最为著名。它将“飞天”与“莲花”两大佛教文化元素结合,形成兼具宗教象征与美学价值的装饰艺术。李成先生的摄影作品《飞天莲花纹藻井》聚焦敦煌莫高窟藻井艺术,以细腻光影捕捉飞天环绕莲花的灵动纹饰,展现古代佛教艺术的瑰丽与神圣。作品通过现代摄影技法,突显藻井的繁复结构、鲜艳色彩与宗教意境,赋予千年文化遗产新的视觉生命。)
敦煌藻井,这一凝聚着千年智慧的艺术形式,既是古代工匠技艺的结晶,更是多元文明对话的见证。从建筑结构到装饰纹样,从色彩运用到象征意义,藻井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今天,当我们仰望这些精美的穹顶装饰时,不仅看到了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更感受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敦煌藻井依然在诉说着它不朽的艺术传奇
来源:敦煌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