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衣女”后续!官方深夜通报:“三记重拳”大快人心!
汉武帝时期,有个叫郭解的游侠,名气很大。
他在家乡一带,说一不二,门下宾客众多,连地方官都让他三分。
他自认为行的是侠义道,可他的门客却仗着他的名声,在外横行霸道,欺男霸女。
事情闹到了汉武帝那里,皇帝下令彻查。
郭解觉得自己很冤,说那些坏事都不是他亲手干的。
廷尉公孙弘却说了一句诛心的话:“一个平民,权势竟能大到驱使门客杀人,他自己虽然不知情,但这个罪过比他亲手杀人还严重。”
最终,郭解被灭族。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记录下这个故事,不是为了说郭解有多坏,而是要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当一个人在某个局部环境中,被纵容出一种“我说了算”的幻觉时,他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2025年的重庆洪崖洞,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微缩版的、现代版的郭解式人物。
她,就是那个身着红衣,在人群中强行揽客的旅拍推销员,唐某。
在重庆那片赛博朋克的璀璨灯火下,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刺破了游客朱先生一家人的好心情。
唐某出现了。
她没有礼貌地询问,而是直接伸手,拍了拍朱先生侄女的肩膀。
那个动作,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熟稔,仿佛她们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可她口中吐出的,却是冷冰冰的生意经:“妹妹,拍一套吧,效果特别好。”
朱先生礼貌地拒绝了。
旅途中的人,大多不想节外生枝。
但唐某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拒绝”这个词。
她的脸色沉了下来,言语变得尖刻,态度极其恶劣。
一场本可避免的口角,就在洪崖洞拥挤的人潮中爆发了。
短短两分钟后,巡逻的警力赶到现场。
朱先生一家因为后续还有行程,不想过多纠缠,选择了先行离开。
这件事,本可能像无数旅途中的不快一样,淹没在人海里。
可现场的视频,像一颗火星,溅入了互联网的干草堆。
整个网络瞬间被点燃。
无数网友涌了进来,他们愤怒的,不只是唐某拍向小女孩的那一下,更是她那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嚣张气焰。
很多人都在问:
她凭什么?
谁给她的勇气?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当地有关部门最初处理纠纷的方式里。
警力两分钟到场,进行调处,游客先行离开。
这个流程,看起来高效且合规,是“和稀泥”式的标准操作。
它追求的是现场秩序的快速恢复,而不是对错的彻底厘清。
正是这种长久以来“以和为贵”、“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给唐某这样的人营造了一种错觉:
只要不闹出大事,只要不打架,说几句难听的话,做几个出格的动作,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景区这么大,游客流动性这么强,今天得罪了你,明天你早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谁会为了这点小事,真的和我计较到底呢?
这种心态,就是她嚣张跋扈的温床。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长得很直;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也洗不白了。
环境对人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决定性的。
当一个景区的管理,对这种违规揽客行为,长期以来只是驱赶、调解,而没有实质性的惩戒时,就等于默许了这种“黑土”的存在。
唐某,就是那颗掉进“黑土”里的“白沙”。
她或许并非天生恶人,但在那个“谁嗓门大谁有理,谁更豁得出去谁能赚到钱”的微环境中,她逐渐被同化,被塑造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她把游客的宽容,当成了自己的福报。
把执法的温情,当成了自己的护身符。
不过,她算错了一件事。
时代变了。
互联网让每一个微小的角落,都可能被放在聚光灯下审视。
游客的权利意识,也早已今非昔比。
在舆论的潮水汹涌而至后,重庆官方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们没有护短,没有遮掩。
渝中区文旅委、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迅速成立了联合调查组。
调监控、找当事人、固定证据。
7月13日深夜,最终处理通报发出,字字千钧。
官方给唐某送上了“三记重拳”:
第一拳,来自公安。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罚款。这是法律层面的惩戒,告诉她,扰乱公共秩序,不是小事。
第二拳,来自行业。重庆市摄影行业协会对其进行从业限制。这是行业层面的清理,断了她在圈子里继续混下去的念头。
第三拳,来自景区。洪崖洞景区将其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在景区从事任何经营行为。这是最釜底抽薪的一招,直接砸了她的饭碗。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唐某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有多严重。
她深刻认识到错误,并向当事游客真诚道歉。
我相信,在通报发出前,她或许还心存侥幸。
但当白纸黑字的处罚摆在面前时,那种“天老大我老二”的幻觉,瞬间就破灭了。
《礼记·曲礼上》有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这句话,仿佛是为唐某这类人量身打造的注脚。
它的意思是,傲慢之心不能滋长,欲望不能放纵,志向不能自满,享乐不能无度。
唐某的行为,恰恰是“傲”与“欲”的极致体现。
她在洪崖洞那个小小的地盘上,滋长出了不该有的傲慢,放纵了自己强买强卖的欲望。
她以为那是她的“本事”,殊不知,那恰恰是给她带来毁灭的毒药。
一个人的堕落,往往不是从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开始的,而是源于对微小规则的一次次践踏。
今天,我对这个游客说话冲一点;
明天,我拉客的动作粗鲁一点;
后天,我在调解时撒个谎,蒙混过关。
每一次微小的作恶,都在为最终的崩塌,添上一块砖。
就像《荀子·王制》里说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一个有德行的人立身处世,没有非要怎样,也没有非不要怎样,一切行为的标准,只有一个字——“义”。
这个“义”,在现代社会,可以理解为“规矩”和“公序良俗”。
唐某的问题,就在于她心中完全没有这个“义”字。
她所有的行为逻辑,都建立在“利”字之上。
为了私利,她可以抛弃一切礼义廉耻,可以无视他人感受。
当一个人被利益彻底绑架时,他就已经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而是一个被欲望驱动的机器。
这样的机器,在顺风顺水时看似强大,一旦遇到真正的阻力,便会立刻散架。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唐某这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作威作福的人,并不少见。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新闻。
某地一个村子,一条进村的必经之路被一户人家常年用杂物堵住一半。
过往的车辆稍有不慎就会剐蹭。
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因为这家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不好惹”。
村干部去调解,他们就撒泼打滚,说那是他家的地盘。
直到有一天,一辆外地来的车被堵,司机是个较真的人,直接报警,并且把视频发到了网上。
舆论压力下,当地政府出动力量,强行清除了障碍物,并对那家人进行了处罚。
你看,无论是洪崖洞的唐某,还是堵路的村民,他们的逻辑内核是完全一致的:
在一个相对封闭、缺乏有效监管的权力真空地带,将公共空间或者模糊地带,强行定义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并在这个领地内,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绝对利己的“土规矩”。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赌监管的“鞭子”不会那么快抽到自己身上。
可惜,他们都赌输了。
可以这么说,重庆这一次对“红衣女”的处理,不仅仅是惩罚了一个坏人,更是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我们这个社会,永远欢迎奋斗和努力,但绝不容忍傲慢和无礼。
我们保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也绝不姑息任何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
在人生的旅途中,管好自己的言行,守住内心的规矩。
最终,你会发现,真正能为你兜底的,不是一时的嚣张,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