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徐湘东
“西昌旅游的特点就是‘三不三都’: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海拔不高,处处都是景区、月月都有节庆、样样美食都好吃。”
西昌美丽乡村 图据西昌市委宣传部
7月8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四川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这样描述西昌。
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 图据四川发布
作为凉山州的州府,西昌,正带着“月亮城”的温柔、“太阳城”的热情、“航天城”的进取,分享着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奋进强音。
提及西昌,大多数人熟悉的是,这里是“北斗”升空“嫦娥”奔月的地方。杨川介绍说,当前,西昌正以“敢想敢干敢担当,争先争优争一流”的新时期西昌精神为引领,锚定“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目标,聚焦“中国康养旅居地、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三大定位,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昌篇章。
西昌城区 佘钢摄
温暖的阳光,碧蓝的邛海,青山绿水间,西昌正绘就一副可感可及的美丽画卷。近年来,西昌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邛海生态修复和“十年禁渔”,让“春天栖息的地方”永葆生机。北纬27°黄金纬度与1500米宜居海拔,赋予西昌年平均气温18℃、空气优良率98.6%的天然优势,坐拥全国最大飞播林区,森林覆盖率超51%。
西昌邛海湿地 图据西昌市委宣传部
除了风光无限的山水,西昌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绽放独特的人文魅力。国家级非遗“火把节”被誉为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带动文旅IP持续出圈。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牵引,打造大凉山戏剧节、民族电影周、民族音乐周、邛海湿地马拉松、蓝花笑楹盈等文旅IP,“文旅+百业促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西昌火把节现场 图据西昌市委宣传部
在产业发展上,西昌立足“地下金山银山”与“地上绿水青山”的资源与生态禀赋,将产业链牢牢建在“资源带”上,构建“3+1”现代工业体系,钒钛新材料产业强链升级,西昌钢钒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润公司锻造世界最大高纯钛锭;依托“北斗母港”“嫦娥故里”招牌,推进深空低空融合发展,航天港首开区建成投产,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拔地而起;医药食品产业生机勃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40%。
西昌蓝花楹 郑云摄
“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当仁不让成为带动全州共同发展的“超级引擎。”杨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