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春风助力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乌当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为抓手,推出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为露营游、民宿经济、农旅融合等新业态旅游注入“税动力”,助力暑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精准滴灌露营经济“向阳而生”
近年来,露营游以其亲近自然、灵活自由的特点成为暑期旅游的热门选择。为支持露营基地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乌当区税务局组建“青年先锋队”为露营企业送政策上门,宣传讲解免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等便利办税举措,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最近才接到一个80余人的公司团建活动,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为我们送政策、讲操作,真是瞌睡遇到枕头” 乌当区水田镇山屿驻地露营基地的负责人高兴地说道。据了解,水田镇罗庄村有4家露营烧烤基地,周末日均接待量为500-700人,节假日高达800人,而山屿驻地作为其中最大的露营基地已经开业四年了,数据显示,乌当区露营产业新增发票开具量也在逐年增长,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暖心护航民宿产业“枝繁叶茂”
北纬26度的天然馈赠,赋予了乌当区得天独厚的避暑优势,这里平均气温23℃,夏季相对湿度76%,气候凉爽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已然成为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而特色民宿成为文旅产业的发力点,以羊昌镇为例,去年全镇接待避暑游客6247人次,实现增收2000余万元,省外游客占比达94%,回头客占比达51%,避暑旅居产业发展成果斐然。为更好的推动闲置农房升级转型为特色民宿,乌当区税务局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简化企业开办与注销流程,新办企业通过“一套资料、一窗受理”半小时内完成全流程,注销企业实行“承诺制”容缺办理,15个工作日内补齐资料即可办结,提速注销效率。同时,深化银税互动,今年以来,帮助429户企业获得信用贷款21465余万元,有效缓解民宿改造融资难题。截至今年5月,羊昌镇已有180余户避暑旅居农房,2000余间客房、3000余张床位。
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锦绣生辉”
进入夏季,蝉鸣渐起,阿栗村水泥路两旁的山坡上,一片片青翠的杨梅林里挂满了诱人的红色果实,果农们腰上别着竹篓,穿行在杨梅林中采摘杨梅。“最近雨季,我们正忙着抢收杨梅”,乌当区阿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友梅介绍到,阿栗村杨梅采摘周期在六月中旬至七月中下旬,采摘量在三百万到四百万斤。据了解,阿栗村从1997年开始种植“荸荠”和“东魁”杨梅,通过不断优化种植方式,目前种植面积已达7000余亩,产业覆盖全村1700余户村民,带动村民增收超千万元。依托杨梅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举办杨梅文化节,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当地民风民俗及杨梅采摘活动,据统计,阿栗村去年接待游客逾2000人。针对农业产业经营者分散、办税能力弱的地点,乌当区税务局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以“便捷、高效、贴心”为宗旨,编制《食品制造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合集》,在村寨、大学、社区服务中心等地方周围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站,并将一刻钟便民服务站融入政务服务中心打造的7×24小时政务服务站,进一步填补服务盲区。深化“非接触式”办税,通过“征纳互动”远程辅导中心,提供“屏对屏”实时指导,今年以来,征纳互动服务总量达182425户次,智能互动服务量达11643次,人工互动服务量达3362次,留言互动办结183条。
以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以本土文化品牌为特色、以体验产品为卖点、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乌当区正以推动旅游+农业、旅游+户外、旅游+康养等项目,加强“农文商旅”融合拓展产业,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而乌当区税务局将持续完善旅游行业税收服务举措,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为暑期旅游经济保驾护航。(文/图 朱志刚 刘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