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执行主编
这些年来来去去,似乎手机才是“必需品”,因为日常的“支付”都通过它完成。加上之前一段时间异常忙碌,感觉惊人钝化。直到我站在胡志明市第三郡的一家酒店,导游告知这里的“小费制度”:越南服务业基础工资较低,小费成为从业者重要收入来源。酒店的清洁工工资仅占20%,主要收入来源小费,每天早晨出门时,要在枕头边放2万越南盾……
我拿出钱包检索,才发现自己太大意了,带着银联卡和信用卡,却没有带那张这里通行的VISA卡,寥寥现金,竟然跟一张金黄色的树叶为伍。我这是多久没有打开过钱包了?拿300元人民币和导游换回两张纸币。但这两张越南盾虽然美丽,50万的票面,我也不能剪裁成花瓣啊。
抵达胡志明市的第一次晚餐,选择品尝越南菜,小巷子深处的“西贡房子”,那是一幢美丽的法式建筑,各式花灯烛火摇曳,久远岁月的刻痕,透过明暗的灯束,拥住那些错落摆放的小件,南方之南的绿植大叶片,分割着角落里的空间,菜式清淡,摆盘精美,刀叉起落,那就是昔日“西贡”的典雅吗?异乡人的第一眼,影影绰绰,跟真实之间,隔着美丽的想象。
晚上的余暇,同伴测试了各路手机导航,胡志明市越是中心地带,建筑越古老,街上的摩托车群如一阵阵惊涛拍岸,人行道并不宽,时常得下到马路上,但马路牙子往往有个较大斜坡,需要跨一大步才能下来,因此走出了崎岖山路的感觉。
试过了ATM机取小票面,未果;接着去找便利店,席卷了人家收银机里的零钱,不够;接着再去下一家超市,热乎乎的空气中,攥着当地的啤酒和果干踏上归途,一数,银子还是不够碎啊,明天的有了,后天的焦虑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