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遗产多不胜数。名气最大且最有代表性的是龙门石窟,这座全球造像数量最多、体量最宏大的石刻艺术殿堂,以巅峰水准诠释着中国石窟艺术的精粹。跨越北魏至清末的千年光阴,用绵延不断的雕凿历程镌刻出中国石窟艺术史册中最璀璨的篇章,不仅保持着全球石窟营造时长之最的纪录,更是放眼全球都屈指可数的世界遗产。
面对恢宏、精美的佛像阵列、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与精妙绝伦的雕刻细节,深深感到震撼。
龙门东西两山石窟群中,论规模体量、造像数量、视觉冲击力、文物价值和历史底蕴,以西山石窟最为震撼。
在这个游客热衷打卡的地方,仅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就有50处,不同朝代开凿的石窟风格迥异—北魏造像清癯典雅,唐代丰润华贵,完美反射出当时的审美风尚。
万千造像中,以卢舍那大佛最为恢宏。
该佛像面容造型参考了武则天形象特征,雕造于唐高宗咸亨四年。通体高度达17.14米,"卢舍那佛"梵语意指光明遍照。
作为龙门石窟造像群中艺术成就的巅峰代表,这座佛像被冠以"世界至美雕塑"的至高赞誉。
龙门石窟诸佛中,近年走红的"剪刀手大佛"很受欢迎,观者无不会心莞尔。人生难免遭遇困境,以豁达心态坦然应对,终将迎来更多光明。
这尊大佛位于宾阳北洞, 大约雕刻于唐高宗初年,右手向前伸出三根手指,由于大拇指损坏断了一节,看起来才像在比“耶”,也有人认为这尊大佛的手势是二指禅。
绵延千米的龙门西山石窟,主体营造于北魏与唐代两大艺术高峰期。北魏造像的精华荟萃于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等窟室,唐代艺术典范则凝聚在奉先寺、万佛洞、花方洞等洞窟之中。历经岁月洗礼,既有保存完好的艺术奇迹,亦存有斑驳残损的历史印记,无声诉说着千年沧桑。
上一篇:广东中山行(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