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辽宁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三层21、22号展厅拉开帷幕。
展览开幕现场,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分别致辞。王筱雯馆长表示辽宁省博物馆是敦煌文献的重要收藏单位之一,2019年以来,依托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及相关科研课题,辽博对馆藏敦煌文献展开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本次展览是系列成果的集中体现。在敦煌研究院的鼎力支持下,经过精心筹备,策展团队精选了268件(套)珍贵文物和展品,从多维度构建出敦煌文化的立体画卷,展示写本中的中国智慧,体现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凝聚敦煌学发展中的辽宁贡献,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张元林副馆长表示这次展览精选的268件(套)珍贵文物中,有彰显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六字真言碑》、印证古代科技非凡高超的《全天星图》以及多幅名家临摹壁画等艺术珍品。这些展品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眸,也是对未来的深刻启迪。去年是敦煌研究院成立80周年。一代代“莫高窟人”以“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为初心使命守护着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积极应对时代命题,在变革中传承,在创新中对话。与辽博此次合办展览,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展览的开幕将辽博围绕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打造的“十大亮点,百场活动”推向了高潮。当天出席相关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还有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凤满,辽宁省旅游教育中心主任赵瑞雪。活动仪式由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主持。
作为东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展,“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可以说是“未展先火”。许多网友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留言,并转发相关信息,来表达对展览的关注。5月17日和18日两天,包括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社等40余家新闻媒体的100余名记者到馆采访。
展览策展人、辽博学术研究部研究馆员郭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大观众在参观时,可以从敦煌壁画中的人间万象、敦煌写本中的中国智慧、敦煌学发展中的辽宁贡献、莫高精神在辽宁的传承等多方面,感受到展览中“山海有情”和“大漠鸣沙”相交织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支持单位包括旅顺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展出展品共计268件(套),包括辽宁地区收藏的藏经洞流散珍贵写本以及李浴手稿、乌密风、周绍淼的敦煌壁画临本等共计110件(套),其中90%以上系首次展出。又从敦煌研究院商借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文物文献、壁画临摹品,囊括多件国家一级文物。此外,“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与“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成果也将在展览中呈现。展出时间自5月18日起至8月18日,为期三个月。广大观众可在此期间免费参观,乐享“在辽宁遇见敦煌”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