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
(梦归秋辰:第594期)
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大力士名叫郑岫,他的两个儿子都以勇猛无敌著称,拥有与众不同的力量。尤其是郑岫的大儿子郑宜,天生力大无穷,堪称力气惊人。相比之下,小儿子郑参的力量显得较为逊色,因此郑岫更倾向于将大儿子培养成新的鲁国大力士,而将小儿子郑参冷落在一旁。由于得不到父亲的关注,小儿子郑参最终决定离家出走。
为了让大儿子更加强大,郑岫决定让郑宜每天举起几百斤的石磨。虽然郑宜拥有天赋的神力,但他终究还是一个孩子,长时间高强度的举重训练很快便让他身心受到伤害。最终,由于长期的负荷过重,郑宜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内伤,没过多久,他便因伤离世。与此相对,小儿子郑参虽然离开了家,但他选择了更为科学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慢慢地,他成功成为了鲁国的新一任大力士。
任何成就都离不开时间的积淀,如同禾苗的生长,需要经历春夏秋冬的轮回。而假如一颗刚播种下的种子一开始便经历四季轮回,它能存活下去吗?如果种子尚且如此脆弱,那么人类又岂能例外?面对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开始就陷入了没有尽头、没有希望的深渊,犹如看不见光明的未来。
郑参
不幸的是,当代的年轻人正身处于这样的深渊之中。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他们便面临着高昂的恋爱成本,商家和媒体用各种道德绑架手段不断收割年轻人的钱包,他们将每一天都塑造成情人节,进而演化为名为购物的节日。结婚之后,年轻人面临的又是畸形的彩礼和对房子、车子的标准化要求。我粗略估算过,一个婚姻加上房子和车子,至少需要一百万的资金支持。
然而在二三十岁的年纪,有多少年轻人能够攒到一百万呢?恐怕连百分之一的人都不到。正因如此,年轻人开始感到深深的无助和绝望。他们选择不结婚、不生育,甚至彻底放弃挣扎,开始所谓的“摆烂”与“躺平”。男性如此,女性又怎能例外?与此同时,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费用和培训费用也成为了年轻人的负担。这些证书背后隐藏着的是无尽的权力与利益的交织,而这些交织正在消耗着我们的年轻一代。
结婚后,问题依然没有结束。孩子的抚养费用、教育支出等重压让年轻人几乎喘不过气。而与此同时,失业率逐年攀升,那些站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既得利益者们却依旧利用货币印刷的手段不断掠夺着社会财富。等到这些年轻人步入老年时,他们面临的将是养老院、墓地和医院这三座永不消失的“拦路虎”。
七八十年代的人轻蔑地一笑,称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困境并不算苦。
他们会说道:“你们那算什么苦?”对此,我只有一句评价:“无知。”如果他们那个年代背上几万的债务,生活没有任何前景可言,他们还会这么轻松地笑出来吗?他们所谓的“苦”其实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起点是零,那个时代工资虽低,但消费水平同样低。彼时人们收入虽少,但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然而如今,我们的负债就像一个无底洞,所有收入都被它毫不留情地吸收干净。年轻人如今承受的压力,是古今中外几千年来最为沉重的。
而这一切的背后,恐怕正是导致我们民族未来陷入困境的根源。
因此,张家界的离去事件对于我而言,已经不再感到奇怪。如果不是家人的羁绊,我又怎会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呢?而我们在交谈时,心里萌生这种想法的又岂止我一个人呢?也许有些人愿意用阴谋论来解释这一切,但我们是否曾想过,当一个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一场阴谋的引子时,那个社会的环境是否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我并不喜欢空洞无物的口号,也不想以“岁月静好”和“未来可期”来自我安慰。这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他人,乃至对我们的民族都不负责任。我们的年轻人也许在身体上承受的压力并不算大,但他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堪称空前绝后。这种环境就像是给每个人都判了“精神刑”,如果我用“行尸走肉”来形容这种生活,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十年前,我们还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我想问,十年间我们做错了什么?十年的时光,年轻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成为了房奴,他们的精神面貌几乎被摧残殆尽。他们是坏人吗?他们不够努力吗?我们的一生,除了面对艰难困苦之外,充斥着无尽的谎言与责任。苍天啊,请给我们的年轻人一条活路吧!
茶馆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照亮人生。我是梦归秋辰,感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给我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