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范坤鹏 通讯员 高月
“五一”假期,新安县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接待游客57.5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9%和9.92%。数据增长的背后,是这座千年古县以文旅为笔,在黄河岸边书写的富民新画卷。
新安有什么?
北依黄河、东临洛阳,新安坐拥“近郊游”与“黄河主题山水游”双重优势。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县,这里既有168平方公里的碧波万山湖、37公里黄河干流的秀美风光,也有汉函谷关、黛眉山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新安紧抓“洛阳后花园”区位优势,以千年樱桃沟、磁河谷等特色资源,打造“半小时旅游圈”,成为都市人逃离喧嚣的“诗与远方”。
新安怎么做?
一张近郊牌,解锁“农文旅”深度融合。在五头镇千年樱桃沟,新安推出“樱桃+”模式,游客可采摘鲜果、邮寄樱桃主题明信片、品尝樱桃美食,传统农业升级为“可玩可触”的沉浸式体验;磁涧镇皂角原汽车影院开创了“影视+文旅+夜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南部磁河谷近郊农文旅片区则依托汉函谷关、千唐志斋等人文历史资源,做活“我在新安有个院”等项目,叫响近郊研学休闲游品牌。
一张黄河牌,打造“水陆空”立体体验。在仓头镇鹰嘴山,直升机俯瞰黄河、热气球漫游天际、游船穿梭碧波,多维玩法让游客惊叹“一日看尽山河美”。沿“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沐风而行,拴马村“中原看海”、神仙湾农耕体验等网红打卡地,将黄河文化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旅游产品。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冶镇村民卢会周,借黄河风光开起渔家乐,日接待游客几十桌,“收入比打工翻了两番”;石井镇拴马村依托沿黄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假期游人如织,摊位前的“烟火气”鼓了群众腰包;沿“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5.5万群众通过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端牢“文旅饭碗”。
文化赋能也为富民注入持久动力,千唐志斋博物馆以“石刻解码”吸引Z世代,年轻游客占比达65%;前不久“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中,外媒记者体验澄泥砚制作,更是让黄河文化“圈粉”世界。
从“流量”到“留量”,从“生态美”到“百姓富”,新安的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安,这座千年古县、山水秀城,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在黄河之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新安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