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要求,我市近期将举办梅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并配套开展文旅产业招商引资系列活动,下功夫做好梅州文化旅游发展大文章,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着力打造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有力支撑。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特别邀请了业内专家刘锋先生和业内大咖小骏先生现场把脉文旅发展、分享成功经验。
个人简介:
著名旅游专家。中国科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作为中国旅游规划领域的领军人物,考察走访过1600多个县市,担任70多个省地市政府的旅游发展高级顾问及多所知名大学客座教授,主持完成了百余项省地市旅游发展规划。在政策制定与行业评定领域,先后担任“中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专家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特邀起草专家、连续三届国家5A级景区创建景观质量评定组组长。在学术研究方面,在《新华文摘》、《改革》、《旅游学刊》、《国家地理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9部,编著20余部。主持规划获得国家文旅部旅游规划优秀成果奖,参编著作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在行业实践方面,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文旅十大商业领袖称号。作为中组部第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鹰潭市市长助理,推动龙虎山成功申遗并创成5A景区,为当地旅游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被授予“龙虎山荣誉山民”称号。央视《对话》栏目评价其为“解码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先生”;《中国旅游报》专文称其“用学术智慧点亮山水,以商业思维重塑文旅”;被业界誉为“旅游产业黄埔军校”校长,为中国旅游行业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
推荐理由:
进入旅游业 30 年,我曾走过 1600 多个县市区,梅州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梅州,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国唯一以梅命名的城市。梅州的城市气质,自带三分烟火,七分诗意。梅花的“清心、骨傲、气正”孕育出梅州人的不怕苦、不畏欺、不惧贫的性格,生态与人文在这里达成了共生共荣的温润默契。
山水入画,古韵今风 —— 梅州,一部未读已醉的岭南史诗。
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构成了莲花山、凤凰山、武夷山三山环抱,韩江、榕江、东江三水汇流,兴宁、梅江、汤坑三大盆地绕城的岭南山水画卷。北宋时期,梅州聚集了一批文人墨客,书院文化盛行,成为盛极一时的岭南人文荟萃之地。
时时为客,处处为家 —— 梅州,客家血脉里的山河故梦。
千年前,客家先民从洛阳南迁梅州,在此开天辟地、繁衍生息、酿酒放歌,后代又从这里走向世界。客家人重文重教的传统代代相传,孕育出大批当地名人贤士。客家人豁达开放的心态和锐意进取的旺盛生命力,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尤为重要,同时也给漂泊踌躇中的当代人一份“吾心安处是故乡”的情感慰籍。
时光不弃,慢享安然 —— 梅州,温柔时光中的如诗模样。
这是一座来了就想留下养老的慢城,梅州的长寿,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世界长寿乡”蕉岭,“天堂之汤”丰顺温泉,“长寿元素”富硒水土……这里的山水草木,乡野自然,值得用心挖掘和感受,充满人情味的老房子老街道,都是烟火人间的沉浸式场景。
“梅花见我殊有情”,此时正值岭南早春,梅州的梅花应是一片香海玉涛。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的生态环境,梅州应积极培育发展康养游、生态游、乡村游、民宿游、文化游等多元业态,向着世界康养旅游目的地大步迈进。梅开盛世,梅州的“开放梅州、工业梅州、文化梅州、生态梅州”建设也一定会如梅花一样迎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