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遇中国·活力山东”国际摄影季——世界百位摄影大师走进齐鲁大地系列活动来到济宁。在为期三天的采访创作活动中,来自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和意大利、卢森堡、爱尔兰等20余位摄影大师,先后走进孔庙孔府、尼山圣境、鲁源新村、山推集团、龙拱港、“运河记忆”,用镜头定格城市万千气象,用光影记录所见所闻。
观城市脉络之景 感悟传统文化现代传承
世界百位摄影大师走进齐鲁大地系列活动来到济宁,是一场发现美好瞬间的光影之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沿着儒家文化及运河文化的脉络,摄影大师们先后走进孔庙孔府、尼山圣境和鲁源新村,近距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走进“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济宁州”的壮观景色。
从开城仪式到孔庙建筑,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引得摄影师们纷纷驻足拍摄。“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参观,我感觉这次更精彩一些。”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主席里卡尔多·布西坦言,他们在这里拍照很尽兴,也会通过照片将这里的精彩文化传递给更多朋友。
步入尼山圣境,威严的孔子像犹如“思想印记”般迎接着四海宾客。犹如“活博物馆”的大学堂,更能让人沉浸式感受到儒家思想智慧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奇妙结合。切尔滕纳姆国际摄影沙龙主席亚历克斯·吉卡说:“这里太漂亮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拍到了很多关于孔子的照片,不仅精美,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我感觉非常棒。”
夜幕下,大运河畔的济宁灯光璀璨,繁华霓虹。济宁打造的“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将“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刻画得更为生动,也将两岸知名景观古迹巧妙串联。摄影师们泛舟而上,感受运河文化的“人间烟火气”。“夜游运河感觉太棒了!我回去也会向大家展示我在这里拍的照片,欢迎大家来济宁游玩!”国际摄联挪威联络官阿恩·贝尔戈说。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纵观济宁,文化是济宁现代化建设最鲜明的底色、最独特的优势,也为开展文化“两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济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以示范片区为载体、以全面融入为主线、以重大活动为牵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激活儒家文化“源头活水”,释放文化创新创造蓬勃动力,形成了“一区引领、双轴驱动、五章并举、八个融入”的生动格局,文化“两创”工作迅速起势、全面成势、立标示范,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彰显了新担当、展现了新作为。
多年来,济宁精心打造文化“两创”示范点300个,推出鲁源新村、东仲都村、夫子洞村等一批深受游客欢迎、网红青睐的“打卡点”。并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鲁源小镇、济宁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标志性牵动性文化项目。
探企业成长之路 感受城市发展积厚成势
从观山水之美,到探城市活力,12月9日,摄影师们走进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探寻这家全球建设机械制造商5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成长之路。
走进企业生产厂区,数十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演示,其张开的机械巨臂与整齐划一的动作,瞬间点燃全场。快门声此起彼伏,摄影师们纷纷手持相机,按动快门,捕捉精彩瞬间。国际摄联土耳其科尼亚展览中心主任雷哈·比利尔说:“我非常开心来到这里,山推代表着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这里的技术产业发展得很好,我拍了很多照片。”
“现在,全球仅有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和中国山推股份三家企业有能力制造900以上马力的推土机。”山推股份工作人员表示,国际化是山推股份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今,山推股份的产品已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建立31个营销片区、130余家专营店和460多个营销服务网点。“通过摄影师们的镜头,也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中国制造的‘力量’。”工作人员说。
山推的高质量发展仅为济宁坚定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全力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的一个缩影。聚焦企业成长,济宁持续实施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市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8家,省级瞪羚企业14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77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总数达到1238家,是2022年的2倍,更多优质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不仅如此,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22家企业获批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企业入选省级人才引领型企业试点,1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为进一步助力制造强市积厚成势,济宁构建“19+3”攀登矩阵,攀登企业扩增至1136家。1-10月份,1136家攀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3%;攀登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2%,高于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幅1.52个百分点。
游智慧化港口 看济宁港产城融合决心
一条运河纵贯南北,留给济宁的不仅有文化,亦有“黄金水道”。12月9日下午,摄影师们走进济宁龙拱港。
龙拱港内一片繁忙景象,无人水平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次次精准“上货”,使摄影师们直观感受着内河航运智能化崛起的济宁样板。面对如此现代化的货运场景,摄影大师们各自找好角度,用影像记录济宁内河航运的发展历程。“港口虽然不大,但是自动化程度很高。这里的技术控制中心让我感觉很震撼,这里的技术太先进了。”国际摄联摄影大师加布里埃尔·奥肖尼西说。
通过本次活动,企业也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济宁能源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国际摄影家的视角,可让更多人看到高速运转的现代化内河港口,看到千年运河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龙拱港的智能化、高水平建设也侧面映射出济宁聚焦现代港航物流,创新突破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决心与力度。近年来,济宁将“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列入事关济宁长远发展的“九大战略”之一,聚焦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规格成立了市港产城融合(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指挥部,市县一体、部门联动,统筹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济宁港进入国家内河港口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第一梯队,与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遥相呼应,使济宁港发展定位更加明确。
此外,济宁对接青岛海关,龙拱港建成运营全省首个内河水路运输类海关监管场所。从济宁港出发,向西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直达“长江经济带”,向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向北沟通“环渤海经济圈”,构建起“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全国性互联互通大通道。
在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深度挖掘产业资源下,今年1-10月份,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199.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4.2万标箱,同比增长41.7%、109.8%,稳居全省内河第一位。
来源: 齐鲁晚报济宁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