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九洲江情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安铺河段是九洲江的入海口处,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农耕渔捕,正是鱼米之乡。
九洲江是一条流经广东、广西两省区三县(市)的河流,它发源于广西陆川县沙坡镇秦镜村的文龙径,全长162公里,流域面积达3337平方公里。九洲江流经陆川县全境,途经广西博白县文地镇从石角镇西面流入廉江市境内,在广东廉江市西南部流入北部湾。
九洲江在廉江市境内长89公里,流域面积213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7%,为廉江市最大最长和支流最多的河流。最后,分别经安铺、营仔注入北部湾。北部湾的潮汐时间复杂,称为混合潮,属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正规全日潮。长期以来,九洲江对廉江工农业生产、航运和发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九洲江河水清澈透明,河道弯曲盘旋,两岸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怡人,成为廉江一道美丽的风景,被廉江人誉为“母亲河”。流传有“赖九洲壮士别母寻水”、“九洲江姑娘排洪救民”的故事 。
九洲江下游的安铺河段,自明朝正统九年(1444年)建制以来,初建河岸炮台,以靖南海。于乾隆三十二(1767年)始,船工开始划船竞渡为乐,清朝的道光年间,每逢端午节,组织竞赛,民国以来,每年端午举行龙舟赛,以街境组队,赛龙夺锦。
安铺港,位于雷州半岛北部湾畔,九洲江下游。背江面海,是海河衔接运输的港口,内河船舶溯九洲江面而上可达广西陆川,沿海四通八达,航行无阻。
东从安铺河口起,南至犁头沙,西至乌泥沙,东西长约15公里,北纬21°22'—31°26',东经109°45'—109°54'。港东河口水深低潮时不到一米,港西出海处水深在10米以上,港中心航道水深2米至10米。主航道无岛无礁等障碍物,40吨以下船只可以进出安铺港口。湾内很少惊涛骇浪,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成产鲚鱼、黄鱼、鱿鱼、鲳鱼、俌鱼、鲨鱼、白鳝、红三鱼、青鳞鱼、沙甲鱼、沙钻鱼、石斑鱼、马鲛鱼、龙利鱼、黄须蜡鱼、对虾、沙虫、蟹鲎、贝类等海产品。
在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上海、广州、香港沦陷,只有“广州湾”是我国的通商口岸,商贾云集安铺,粤西、桂南地区大量食盐、大米等重要物资由此转运,在历史上起到重大作用。安铺港是粤桂两省部分县市的物资集散地和廉遂两市县数十万群众的贸易中心,航线可通达越南、新马泰等国家。三十年代,安铺港有船舶500多艘。据统计,70年代港口吞吐量为25万吨。企业机构有“广东粤西航道局廉江航标与测绘所”“湛江市海事局廉江办事处”“廉江市安铺港务管理站”“廉江市水运总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都标有“安铺港”。
河堤两岸,风光旖旎,有古老的“文阁塔”,吸引各地游客观光览胜。
乾隆三十二年(1767),纤夫、渔子,幺喊着号子,在九洲江下游,举行了划船竞渡。此后,每逢五月初五端阳节,安铺人民以龙舟赛你追我赶的精神,力争上游的气概,表现着传统的英雄本色,彩船穿疏,庆祝胜利的喜悦,分享胜利的成果。
一路西游,合河村有一个美丽的桃花岛,桃花盛开时节,游人如织,在那里,“鸟叔”梁一元,同你讲开候鸟的故事,神龟的传说。
盛夏,三墩村的土地上,绽放着凌波仙子亭亭玉立的娇影。
久渔村的红树林望不到边,合河村生长着稀有的老鼠簕红树林。
各种野生鸟类自由地翱翔在长空。
正是:
江河秀,古镇的依恋,
生态美,旅游之乡情。
[作者简介:谭志汉,1955年生,安铺镇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湛江市书法家协会、曲艺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安铺镇曲艺协会副会长、八音曲艺团副团长,现任安铺诗社副社长。作品多次获得文化部嘉奖,荣登中国美术馆展出。其拥有一个温馨家庭,是广东省杰出“书香家庭”,2005年6月代表广东省出席首届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家庭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十大好家长。妻子陈美英被评为湛江市优秀母亲,女儿谭小羽书法获得很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