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乔家竟然这么有钱!
董宇辉游览乔家大院时,问了导游一个大家都很想知道的问题:“都说乔家富可敌国,那有没有明文记载,他们的财富最盛之时究竟有多少?”
导游回答道:“乔家财富最盛之时,家中储备白银多达6000多万两,存有现金大概人民币120多个亿。”
天呐!这个天文数字,还没有算上乔家在全国各地的商铺和字号,真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啊!
而乔家的泼天富贵,大部分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亮财主”——乔致庸。
不过,乔致庸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做生意。
乔致庸出生于1818年,山西祁县人。乔家数代经商,到了乔致庸这一辈,家族生意原本由乔致庸的哥哥掌管。
有了哥哥做后盾,对经商不感兴趣的乔致庸,一心只想走入仕途,整天埋头念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乔致庸考中秀才时,哥哥意外离世。乔致庸悲痛之余,不得不弃文从商,开始掌管乔家生意。
这可谓误打误撞,乔致庸一接手才发现自己竟有过人的经商天赋!
短短时间内,他把祖上留下的基业发扬壮大,下属店铺开遍全国,渗透各行各业,很快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
值得一提的是,乔致庸赚钱这么猛,并非走什么“黑道”,他赚的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这是乔致庸的经商之道。
正因为这份正气,乔致庸始终坚持“敛财有道,散财亦有道”,一生做过很多善行。
例如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二话不说,大开粮仓赈济灾民,救下无数生命。
此外,乔致庸还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者,当初修建乔家大院也是出于爱国的原因。
19世纪末,列强入侵,百姓受难。但大清国库空虚,无力抵抗强敌。
乔致庸率先捐出1000两白银,还带领其他晋商一起捐款,这些钱大部分用于加强我国海上防务。
乔致庸极力挽救,可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却令他寒心!
清政府为了自保,竟然秘密和英国公司签订丧权辱国的合同:将山西泽州、平阳等地的煤铁矿,包办给英国人!
乔致庸大怒:“要不是朝廷软弱无能,我大清商人岂会在家门口,被洋商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每念及此,我真恨不得这个大清早点亡了才好。
然而,大清可亡,中国却不能亡!”
乔致庸打听到,要想拿回晋矿,需要赔付对方将近300万两的毁约款。于是四处奔走,联合山西商人共筹集275万两银子,最终成功赎回被英国人占据的晋矿。
然而,乔致庸一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随着大清政府的日渐衰落,大量白银流失海外,这让他痛心不已。
在国不将国的处境中,乔致庸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斥巨资大兴土木扩建祖宅,也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
乔致庸心想:与其眼睁睁眼看白银落入敌人之手,不如花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
于是,白银如流水般花出去,一座伟大的中国建筑作品诞生了。
扩建后的乔家大院内套20个小院,多达313间房,被现代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难怪当董宇辉走进乔家大院时,会禁不住赞叹:“乔家是真的阔气啊!”
如今,乔家大院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参观。
如果乔致庸泉下有知,一定会倍感欣慰,庆幸自己当初选择扩建乔家大院,才能给后人留下如此珍贵的文化瑰宝。
或许正因为这些善行,乔致庸在战乱频发、无数商人遭殃的年代,不仅幸免于难,还活到89岁高龄,于1907年在乔家大院寿终正寝。
乔致庸的人生故事,也告诉了后人一个处世智慧:善心自有福攸归。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