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喜马拉雅山的神秘村落:女性成年后,要么嫁给陌生人要么去当尼姑
创始人
2024-12-11 11:13:05

“我不想嫁给陌生的男人,也不想在寺庙里度过一生,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留在这里,做一株美丽的格桑花。”

这句话出自喜马拉雅山深处一个神秘部落的女孩之口,许多人初听这句话之时,觉得女孩儿心思浪漫,想要成为一朵花。

可了解真相后,再看这句话,人们忍不住低头感慨道:

这“吃人”的习俗啊,她们情愿变成一朵花,也不愿在这世上为人。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好奇,为何这世上还存在迫害人的习俗?那女子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她难道没有第三个选择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喜马拉雅山深处,解开大家的疑惑!

父权社会的荼毒

在喜马拉雅山的深处的克什米尔地区的桑噶尔高原上居住着赞斯卡人,他们因为对外交通不便,很少与外界交流甚至连周围的族群也很少来往。

直到1980年,这里才开通第一条公路。

可即便是公路开通,因为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和严寒的气候,每年涉足到这里的外地人员依旧很少,也正是如此,这里被称作最神秘的村庄。

这里的村民几乎未曾受外界影响,他们依旧保持着之前传下来的习俗,他们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因此这里的孩子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宗庙祭拜。

而且这里女子地位极低,她们遵循着古代制定的“规矩”:未出嫁之前,听从父亲的意见,出嫁之后,听从丈夫的意见,丈夫死后,听从儿子的意见。

与村子里的男人不同,女孩没有离开村庄的权力,更别提外出求学了,因此在那个村子里,女儿是“赔钱货”,她们未来只有两个选择,远嫁或者出家为尼。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21世纪,甚至2000年初,也依旧有女孩为了这不得不做的选择而烦恼。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被习俗逼迫不得不做选择的两位正处花样年华的女子。

颇具个性,拥有个人想法,对佛教极度信仰的女孩子叫布吉;温婉端庄,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安排的女孩子名叫丹温。

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是挚交,她们从小一起玩耍,一起做工,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虽然周围的人重男轻女,对于她们格外轻视,但有彼此的陪伴,她们的少年时光也不算不快乐。

她们一起外出放牛之时,会讨论为什么男孩子在家里那么受重视,为什么家里永远是父亲说了算,为什么男孩子可以随意的离开村庄去外地求学而自己不行?

从烈日炎炎到夕阳西下,牛儿已经吃饱了,这些问题依旧没有答案,仿佛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这已经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

她们不喜欢这种被轻视的感觉,但却无力改变,这种无力感在她们成年不得不做出选择时达到了顶峰。

在父权的操控下,她们的未来只有两个选择,远嫁或者出家为尼。

两个女孩子面对家人的催促只能一再找理由推脱,她们外出放牛时谈论的话题也由原来对命运不公的讨论变成了未来该如何选择。

她们没有婚姻自由的权利,这两种选择看似是选择,实际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顺从,无论选择哪一种,她们都无法摆脱操控。

永伴青灯古佛,或者是活在另一个陌生男子的控制下,她们的未来没有自由。

外出放牛的时光是她们唯一可以放松的时间,返回家中后,面对的只有父母不断的催促。

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与青灯古佛相伴,所以他们早早的就开始联系外界的男子,希望能将女儿嫁出去。

布吉和丹温的父母也不例外!

不同性格促成的不同选择

在父母的催促下,两个女孩子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

布吉选择出家,她希望自己的后半生可以与青灯古佛相伴。

丹温听到她的想法后,震惊极了,在这个村庄里,很少有女子选择成年后出家,“你以后要守着寺庙里的佛像过日子吗?这太恐怖了”

布吉脑海里短暂的想了一下自己守着佛像的日子,她却并不认为恐怖,她开口反驳到“那嫁给一个陌生男人,继续这种生活,难道就不恐怖了吗?”

两个无话不谈的好友第一次有了分歧,她们都不满意对方的选择,但也并不满意自己的选择。

总归是两个恐怖的选择中做出一个选择,好一点,差一点,都是自己的选择罢了。

她们看着天边自由自在的鸟儿,看着脚边绽放的花朵,仿佛一切都是自由的,除了她们。

她们在蓝天白云下祈求上苍,希望来世可以做一株美丽的格桑花,至少格桑花不受他人操控,想绽放就绽放,想凋落就凋落。

回到家中后,她们与父母说了自己的选择。

布吉的父母因为布吉的选择大吵了一架,他们不敢相信女儿居然选择出家,要知道,成年女子选择出家的人少之又少,他们大多数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嫁出去。

布吉的父亲反复询问她的选择,布吉依旧如往常一样坚定自己的选择,她知道与青灯古佛相伴,或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这已经是她能做的对这个规则的最大的抗争。

她的父母不愿意接受这个选择,虽然按照传统习俗来说,女儿有出家的权力,但他们并不想给予女儿这个权力。

他们让女儿再多想想,时间一天天的推移,布吉的选择从不曾发生改变。

她想过的最恐怖的画面并不是自己的后半生永远与青灯古佛相伴,而是自己嫁给陌生男子后,生了一个女儿,女儿成年后依旧要做这样的选择。

周而复始,这份罪恶会一直传递下去,将来还会有无数女孩生活在没有自由的痛苦之中。

如果无法改变这种习俗,那就从自己这里断掉吧,不要再有后代遭受这种痛苦。

与布吉不同,丹温家里就和谐了很多,丹温从来没有与父母争吵过,她一直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按照父母的安排,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她这辈子为自己做的唯一一次争取就是与父母商议是否可以自己选择未来的丈夫,但这唯一的一次争取也被拒绝了。

她对未来的生活无比恐惧,她不敢想象自己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将会面临怎样的生活,父亲并不在乎女儿的未来会怎样,他盘算的是女儿未来要嫁的人,家里有多少头牛!

母亲看出了丹温的恐惧,但可悲的是,作为规则的受害者,母亲反而劝丹温要服从要适应。

母亲以自己为例子,对丹温说:

嫁给你爸爸之前,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我甚至连他的年龄都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信息就是他家里有18头牛,最初我对这种生活也无比恐惧,可慢慢的我适应了,每一个女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未来你也会成为像我一样的母亲,拥有一个像你一样可爱、听话、懂事的孩子。

丹温并不认同母亲的想法,她依旧想做抗争,但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她只能把这句话重新咽回肚子里,所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她不能反驳父母的意见,做这个特例。

丹温只能默默得接受这一切,相信母亲所说的,未来一切都会适应的,时间会将一个女孩儿打磨成母亲的样子。

再次放牛的时候,她们又坐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未来。

布丹说:

“不论如何,我都要抗争到底,他们一再推辞,无非就是希望我到了年岁之后被抢婚,这样至少可以确认我未来一定会结婚,我绝不能等到那个时候,我绝不能让他们如愿,我要尽快出家。”

布丹说的抢婚一直是那个地区的习俗,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后,除非是属于佛祖,否则任何男子都有权力将她抢到自己身边。

在这个故事被大众所熟知之前,大家很难相信21世纪还有一个地方,将强抢民女这个行为合法化。

布丹见丹温一直沉默,她好奇的问道:你是有什么心事吗?

丹温回答道:“我在想,父亲会将我嫁给什么样的人,那个人容貌如何,家世如何,性格怎样?”

丹温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着恐惧,甚至产生了排斥的情绪。

截然不同的未来

丹温不知道的是,父亲已经为她选定了未来的夫婿,隔壁的尼泊尔家族,那个青年家中有上百头牛羊,这是父亲能为她找到的最好的选择。

丹温刚回到家中就被父亲通知了婚期,她只能沉默的点点头,将所有叛逆压在心底。

与丹温不同的是,布丹再次与父亲起了争执,她要求父亲允许自己马上出家,可父亲固执的认为,女孩子必须嫁人。

这次争吵过后,布丹离开了家,她来到了寺庙,希望庙里的图雅师傅可以帮自己劝劝父亲。

图雅看着眼前的女孩子,好奇的问道:“你为什么不想嫁人呢?”

“我厌烦了这种生活,我讨厌被操控的日子,之前被父亲操控,倘若出嫁,就要被丈夫操控,我不希望我继续被操控,更不希望我未来的孩子走上被操控的道路。”

图雅听到她直爽的回答后,并没有责备她对佛祖的利用,她轻轻抚摸女孩的长发:

“孩子,我支持你,你现在出家,刚好可以到村子之外的寺庙去学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离开这个让你厌烦的地方。”

这是布丹梦寐以求的,如果可以摆脱这种生活,那与青灯古佛相伴一辈子,也没什么恐怖的。

在布丹的邀请下,图雅师傅来到她的家中。

她劝布丹的父亲要学会放手,孩子如果选择出家,那一定是有佛缘,不要斩断她的佛缘。

出于对僧人的敬畏,布丹的父亲最终还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布丹将自己剃度的日子选定在丹温出嫁后,她希望能送丹温最后一程。

丹温出嫁前一天,两个女子相拥着痛哭流涕,她们在所谓习俗的逼迫下只能选择出嫁或者出家,不管是哪种选择,都意味着分离,这次谈心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布丹剪下自己一缕头发,送给了丹温:“留给你,你收好,替我保管我的头发,毕竟以后都不会有它了。”

丹温将头发握在掌心,重重的点了点头。

一天转眼过去,丹温要出嫁了。

婚礼上,丹温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他骑着马来迎接自己,这是自己后半生要一直陪伴的男人。

丹温依依不舍地与所有人告别,头上戴着母亲为她准备的发冠,手上攥着父亲给她的绿松石,最后再看一眼自己儿时生活着的地方,与自己的少女时代挥手拜别。

她要进入一个新的家庭了。

布丹送走自己的朋友后,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了百里外的寺庙,这是她第一次看外面的世界。

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偶尔飞速经过的带着轰鸣声的火车,还有七彩的霓虹灯,这全新的世界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在父亲的见证下,她剃度出家。

头发散落的一瞬间,她内心无比的轻松,自己真的彻底与那个地方告别了。

两个好朋友最终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丹温嫁给了完全陌生的丈夫,最终活成了母亲的样子,丈夫对她不算差,丈夫的家人对她也很好,但她依旧没有摆脱早起干活被人控制的命运。

遇到不如意之时,她只能用母亲的话劝慰自己:一切都会适应的。

布丹受寺庙的限制,没有外出的自由,她需要按时上早课、诵经、敲钟,但她依旧觉得很快乐,因为她终于彻底离开了那个让她厌恶的地方。

在这里,她可以跟随其他僧人一同外出,接触之前她未曾接触过的所有事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总结

面对这无法改变的命运,两个女孩子做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选择,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我们,很难想象那个村落里女孩的无奈,那句宁愿成为格桑花,也不愿出家或出嫁的话语,是她们心中苦楚的最直接的表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透视app!阿拉游戏中心老是输... 透视app!阿拉游戏中心老是输(透视)外挂透明挂辅助线上(2021已更新)(哔哩哔哩)是一款可以让一...
{实测分享}“全民内蒙古麻将到... {实测分享}“全民内蒙古麻将到底是不是挂”其实是有挂亲,全民内蒙古麻将这个游戏其实有挂的,确实是有挂...
透视了解!钱塘十三水如何拿好牌... 您好,钱塘十三水如何拿好牌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微【841106723】很多玩...
{重磅消息}“同城游跑胡子能不... 您好:同城游跑胡子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4282891】很多玩家在这款...
{实测分享}“大富豪可以开挂吗... {实测分享}“大富豪可以开挂吗”曝光透视猫腻亲,大富豪这个游戏其实有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