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大巴车上,取道凉风垭,一条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朝着石椅羌寨而去。
远远望去,羌寨依山而建,隐于山中,幽静而恬淡。弯弯山路旁,一栋栋古朴雄浑、特色鲜明的羌式小楼散落山腰。
当我爬过99级石梯,终于看见了大寨门。眼前的石椅羌寨双层寨门由原木建造,古朴雄伟,让人心生向往。
走入寨门,羌族姑娘为游客们在手腕系上寓意吉祥的红丝带。石头台阶上摆着木桌,桌上放着摆盘,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酒杯,斟满了香甜的米酒,我饮下一小杯,嘴里心里都甜滋滋的。
正对着寨门的是一个大舞台。最上面挂的横匾上写着“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云境北川”等字。正中间写着“和美乡村、百姓舞台”等八个字。下面还有“乡村振兴先行区”等小字。
曾有多少次到过或路过石椅羌寨,我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我依稀记得在这里采访时,别人为我拍过的一些照片。它们贴在我的QQ空间里,每过一年,都会有系统提示,来看看你“十六年前的今天,十年前的今天,四年前的今天……”如今再看那些自己曾经的工作照,令我感触良多。
如今,不再年轻的我,走到石椅羌寨里的一家民宿前,却看到十字路口前新增了一块旅游标识牌,民宿也新增了好些家。这是一家年轻的民宿,跨门而入,看见了一栋高大的砖木楼,瓦房屋和小木楼错落有致。院里门前墙边,放置有一些陶罐、陶盆、石水缸,栽种着花花草草。无线网络,大茶室,山间民宿里应有尽有。
从茶室外的观景平台上,俯瞰幽深山谷,云雾依旧,缭绕在曲山镇上那些高楼房顶旁的山腰。我喜欢望天看云,来到了山腰上的石椅羌寨里,就算你不喜欢看那天上流云,但云雾就在眼前,变化万千,不一会儿,细雨就在那云里来雾里去中轻舞飞扬。也因此,羌寨的空气十分湿润清新,这里的山上生长着红豆杉、银杏等树木,还生长着多种供人们食用的野生蔬菜。
这些年,北川羌茶节时常在石椅羌寨的茶山上举行。每到那时,石椅羌寨旁的山里,各种花树盛开,具有羌族传统特色的多彩民族服饰、文艺表演、茶艺表演、手工制茶比赛、摄影比赛、采茶活动以及“羌茶谷”传统书法体验等,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十分热闹。
石椅羌寨坐落在北川老县城旁边的半山腰上,是2008年“5·12”大地震后完成风貌再造的村落。重建一开始,这里就确定了以旅游为产业的发展方向,逐步走上“生态+特色文化”的绿色振兴之路。如今,石椅羌寨增添了十多个民族特色活动项目,还有礼仪隆重的入寨仪式、席间唱敬酒歌助兴、晚上举办篝火晚会等项目,欢迎着八方来客。
这次重游石椅羌寨,我观察发现,在寨门旁的长廊里,仍旧有摆放整齐的木制风车、石磨和犁铧,柱子上挂着老玉米,捆扎好的大蒜头以及编成串的红辣椒,象征着这里传统农耕村落的过去,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而在走廊的移动衣架上,还摆放着一些羌族特色服饰,供游客们租用拍照。石椅羌寨就这样笼罩在神秘的羌风羌韵和恬淡的山村乡愁中。
临走前,我在长廊外的小摊为家人购买了当地特产。有刚熏好的豆腐干、去年冬天熏制的腊排骨,还有今年收获的烟熏干竹笋,满载而归,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