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随着空天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太空计算正成为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国算力正从地球迈向太空。
7月8日,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在合肥“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研发、太空算网建设等课题,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2025空天信息大会暨中科星图生态发展大会太空计算领域合作签约仪式
随着空天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太空计算正成为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国算力正从地球迈向太空。
算力“上天”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将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推进卫星互联网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建设,纳入数字中国等多项国家战略之中。空天领域迎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窗口期。
在中科曙光总裁历军看来,太空算力是国之利器。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在太空中获得的信息需传回地面处理,再将结果返回太空,时间成本过大,反应速度过慢。所以,未来计算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地球走向太空。”
据悉,中科曙光已具备相关技术储备,在关键核心器件和大型系统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他技术储备也位于先进水平。
“我们必然要走向太空。”历军说。此次,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合作,是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探索,将携手打造驱动新一轮空天信息经济发展的关键底座。
未来在太空领域,合作双方希望通过三至五年时间,让高端计算机成为空间站载荷,并实现地面计算系统与太空计算系统的联合组网,形成综合云体系。而在此过程中,可实现大量技术创新与核心技术突破。
催生新经济增长极
协议签订后,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研发面向太空计算场景的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专用核心部件,推动“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的全链路技术创新。
目前,同等算力的设备放置于太空中,成本是地面的1000倍。因此,适用太空计算的器件,如果无法达到高出地面1000倍的性能,就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而硬件、算网等核心技术和运营服务的创新,将提升我国空天信息产业链的竞争力,吸引软件开发商、数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