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不仅救治病人 更要留下能力——中国第27批援贝宁医疗队纪实
当杨萍医生再次走进重症监护室时,45岁的病人拉韦·贝亚特丽斯已经恢复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正安静接受护理。这名曾被认为几无生还可能的患者,顽强地挺过了最危险的关口。“她真的挺过来了!”谈到当时的情景,中国第27批援贝宁医疗队队长、外科主任医师杨萍仍激动不已。
这是一名中年女性患者,此前接受腹膜炎及阑尾切除术后突发严重并发症,被紧急转至杨萍所在的贝宁西南部洛科萨市的莫诺和库福省中心医院。在急诊科会诊时,杨萍发现患者腹腔感染严重,合并肠瘘、腹壁切口组织大片坏死,生存希望渺茫。尽管如此,她仍在患者家属全力配合下,带领团队实施了紧急剖腹探查、结肠造瘘、清创缝合等手术。
奇迹在两周后出现。病人恢复清醒、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康复出院,并于术后半年再次接受结肠造瘘还纳及消化道重建手术,最终成功回归正常生活。这场生死营救,凝聚着中国医生与贝宁患者之间彼此信任的力量。
莫诺和库福省中心医院由中国援建,于1997年4月落成,是贝宁重要的地区医疗中心。自1978年起,中国宁夏持续向贝宁派遣援外医疗队,至今已有47年。由宁夏多家医院的1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国第27批援贝宁医疗队于2024年1月抵达,派驻洛科萨和纳蒂廷古两地,截至目前已累计诊治患者15382人次,完成手术2758台,开展义诊26场。
贝宁医疗资源薄弱,设备短缺,但热带病高发,摩托车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类病例极为常见。“最忙的时候一天处理七八起严重骨科创伤。”杨萍介绍说。为此,2021年,中贝两国确定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与莫诺和库福省中心医院建立对口医院合作关系,以骨科建设为重点,通过远程会诊、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派遣专家等形式开展合作。每批医疗队派驻骨科专家长期驻点,推动本地手术流程标准化,并培训当地医生提升综合救治能力。
“我们不仅是来救治病人的,更要留下带不走的能力。”杨萍说。医疗队通过病例讨论、手术演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提高当地医生在创伤急救、骨折复位、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独立操作水平,力求将先进经验真正“扎根”在贝宁土地上。
在骨科岗位上,杨生森和李志忠两名副主任医师的实践尤为突出。他们为两名遭遇车祸致多段骨折的患者实施了钢板外置固定术,这是针对设备紧张、患者经济困难的创新选择。“这种术式虽在国内不常用,但在这里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杨生森还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系统,成功用于多例术后伤口管理,低成本、高疗效,获得当地医生一致好评。
“在非洲,很多常规设备成了奢侈品,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击倒。”杨生森说。
在莫诺和库福省中心医院工作已有15年的护士长乌苏·雅克利娜感慨:“中国医生非常敬业,很多患者来医院就是冲着中国医生来的。”
医院麻醉科护士切纳尼·埃尔茜说:“他们不仅带来先进设备,还耐心教我们如何使用。”视频喉镜的引入和麻醉操作培训,让本地团队操作更精准,“我们与中国医生之间的合作很高效,即便语言不通,也在长期共事中找到了沟通的默契。”
(新华社贝宁洛科萨7月10日电)